李贤沉默的最终胜利者
要说起明朝最著名的大臣,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那位“北京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对于明朝江山有着再造之功的大忠臣于谦。不过赫赫有名的“于少保”却没有得到善终。“夺门之变”后这个保住大明江山的人却被以“谋反”罪名斩首。
要说起于谦的死,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斗争。也就是说,在的核心圈里,他已经被“OUT”了。虽然说当时朝中于谦的地位可谓是首屈一指,但其为人光明磊落,丝毫没有察觉到一个新的团伙已经产生。
景泰七年,徐友贞、曹吉祥、石亨三人谋划“夺门之变”助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再度登上皇位之后,新的核心圈形成,于谦自然成为首个被“OUT”的人。
毫无疑问,“夺门之变只是小人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一场阴谋。朱祁镇不明就里将几个小人视为‘功臣’,让他们控制了整个朝政幸运的是,有一个人最终戳穿了他们的阴谋,并成功诛杀了徐友贞、曹吉祥和石亨,让于谦沉冤昭雪。这个人叫李贤,一直不显山不漏水,但这个人有个最大的优点,是与每个人都关系良好。在之前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一直保持沉默,不仅在政治斗争中保持平衡,还在各方面积累经验,以备不时之需。
李贤,从来没有把徐友贞、石亨、曹吉祥党朋友,他只有一个真正的朋友,那就是那个即将倒下的忠诚大臣——于谦。在夺门之变后,当他意识到如果不能够即使地站在这些新兴势力一边,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和于谦相同的命运,就只有默默地隐藏自己,从那些阴谋家的身上学习权谋和诡计,并用这些武器打败他们。
时间一长,这些人的矛盾逐渐产生,而李贤正好成为了他们真心想拉拢的人。他拒绝了石亨提议自己的晋升,因为他知道过早立足会引起猜忌。但他的隐忍并未引起任何怀疑,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对他的信任。当王翱卸任后向皇帝推荐李贤接替吏部尚书职位时,他得以顺理成章地回到京城,并很快官复原职。
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就在一次私下商议的时候,当皇帝询问如何处理那些干预政事的小人时,李贤巧妙回答:“陛下,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句话既避免陷入风口浪尖,又加深了朱祁镇除掉这群人的决心。而最后,在一次单独召见的时候,当皇帝询问关于夺门之变的情况时,只需简单表达出事实,即便这样,也足以促进事件走向结局:
徐友贞,被打回原籍后病死家中;石亨,被捕入狱,最终在狱中逝世;曹吉祥,因叛乱被凌迟处死。而作为幕后的策划者们,他们也是如此命运多舛——天顺四年(1450),所有参与此次政变的人,都遭到了惩罚与死亡。相对于这段历史,无数英雄豪杰因误解或偏见而悲剧收场,其中又比谁更令人同情呢?
然而,在这场斗争背后,却有一位人物始终保持着冷静与智慧,其名字叫做李贤。他经历了一系列坎坷,却能百折不挠,不改其志,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官至尚书吏部华盖殿大学士,是宰相才也!公道自在人心,这样的故事,使我们认识到,即便身处逆境,只要坚持正义,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迎刃而解的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此刻,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他:伟哉宰相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