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化遗韵探秘文玩背后的历史故事(图)
近年来,“文玩”一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频繁出现,但人们对于“文玩”的定义和界定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有的网上售物竟然把普通的民俗玩物,比如核桃、手串,称之为文玩,这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文玩。文玩指的是那些书画艺术品,它们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专用性,即它应该是文人书画时的专用物品;实用性,即它必须有真正的使用功能;艺术性,即它应该有令人欣赏、诱人把玩的魅力。
根据这些特征,我认为,一些不具备书写或绘画功能的物品不能称之为文玩;缺乏艺术性的工具也不算作文 玩;只因为是由文化人喜爱而成为“喜欢”的事物,也不能一概被归类为文玩,只有那些真正具备书写或绘画功能并且充满美学价值的作品才可以称得上是真实意义上的文玩。而普通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更是不适合这样笼统地归类。
“ 文房四宝”包括毛笔、墨汁、纸张和砚石,是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古代出版物《文具雅集》中,有多达四十余种不同的类型,如笔架、水盂、印章盒等,而这些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地球历史遗产。但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古董级别的手工艺品,还有现代创作出的作品,都能被纳入到这个大家族之中,例如百年灵芝制成的人造器皿或者龙爪枣树枝制成的小饰品。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既接地气又精致细腻的情感体验。
在选择材料方面,“ 文房四宝”并不追求奢华,而更倾向于采取自然原料,如竹子和木头,以及天然矿石与瓷器等。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智慧,无论是在造型设计还是题材选择上,都展现出各自独特风格,从奇思巧构到简约优雅,从崇尚古典到新颖现代,每一件都是对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一个创新尝试。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匠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手工艺品,他们对传统技艺进行了不断创新,并将其融入到了他们个人的世界观和情感表达之中,如宋代著名书家米芾拒绝皇帝赐官只愿砚石,他这种精神境界让后世难以忘怀。而顾二娘这样的女匠,她对砚石制作技术也有着卓越贡献,使得她的作品流芳百世,被后世所尊敬。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下,如果将“ 文房四宝”从其本质所代表的情感与文化底蕴抽离出来,将其仅仅视作商品,那么它们是否还能保持其原本意涵呢?这正如米芾先生拒绝皇帝赐官,只因他心中的那块砚石比任何荣誉都要重要一样。“ 文房四宝”,作为一种载体,其最终目的不应只是为了完成某种功利化目标,而应是为了传承我们的文化根基,保留我们共同人类情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