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大跃退商贾之家不许穿绸纱
晚明的商业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与宋代相比仍显得逊色。铸钱量仅相当于北宋两年的,显示出明代的经济实力远不如前朝。此时,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上遇到困难,便转而强化道德纪律和意识形态,以简单的道德信条解决问题,如尊卑、长幼、男女等。
这种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社会体制,使得虚伪和不切实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明帝国被称为“文人化”,其政治理念也深受此影响。这一情况,不仅反映了明代对技术手段(如民商法律)的忽视,也是该时代全面依赖道德来取代法律的一个必然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愈发显著。在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时,人们更倾向于诉诸于个人品质,而非建立起有效且可靠的制度框架。这样的做法虽然在某些方面能够维持秩序,但也限制了社会变革和进步。
因此,可以说,在晚明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文治武弱”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国家整体实力的下降,并最终影响到了整个国家乃至民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