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唐朝三好皇帝在自然之中吃饭不食肉为节约而每天节食如同唐朝小闲人一般
宝历二年,唐文宗李昂在结束了一系列繁琐的官务后,正式就任为李唐王朝的第14位皇帝。作为一名学习和工作极其认真的君主,李昂同样致力于他的政治事务。他每次召见大臣都准时到来,并且会长时间地进行深入讨论,这常常让大臣们感到饥饿和疲惫。为了防止逃课和迟到的现象发生,李昂还实施了对所有官员的考勤制度,每当有官员迟到,就会扣除相应的工资。
此外,为了实行勤俭节约的政策,李昂开始减少肉类饮食,最终完全放弃肉食,只吃水果蔬菜。他即便如此仍觉得浪费,便进一步降低了饭菜数量。在旱涝灾害发生时,他坚持天天节食,并号召家人、大臣们共同节省开支。
不幸的是,即从他登基那天起,一连串灾难不断侵扰着他的统治时代,每当遇到困境,他只能下诏书表示悔意。此外,更令他头疼的是内忧——牛李党争。尽管他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只能无奈地发出呼吁:“去河北贼易,而去朝廷朋党难!”
为了确保不会再出现像宋申锡这样的危险人物,在他的身边,有人暗中安插了两个间谍,但结果是李昂冷静而机智地反制这些间谍,他们最终改邪归正。随后,李昂重用这两个人,以他们为核心,对宦官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打击,将许多高级宦官逐出宫门。
为了稳固宦官老大王守澄的地位并防止其背叛,同时避免引发更大的动荡局势,李昂采取了一种明升暗降的手段,将王守澄晋升至左、右神策军观军客使这一职位,使之显得风光无限,同时将实际权力转移给另一个太监仇士良。一切准备就绪,一杯毒酒被送往王府,不久之后,王守澄赴死路上。
随着中央政府高层人员几乎遭到了清洗,大多数宦官集团成员变得更加嚣张,而面对这一切,无力回天的情形下,最终导致了唐文宗悲剧性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