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探秘为何皇帝不轻易杀功臣
在众多王朝中,唐朝的确是一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与功臣保持相对和谐的关系。在唐朝,统治者并不会轻易杀掉那些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有时甚至还会让开国功臣保留兵权,让他们善终。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他属于关陇集团,这是一个当时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内部的人在朝廷中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地位,而李虎以及他的子孙们自然也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唐朝建立后,李虎被尊为“太祖”,而他的儿子李渊则被尊为“高祖”。
唐朝历史上还有几个值得一提的人物,比如堂弟李神通,他曾经起兵,在太子的支持下,一万人马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并且任命史万宝担任副手。在新政权成立后,他又多次参与山东河北地区的战斗,即使胜负参半,但他仍然是一个能打仗、忠于主上的将领。
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个名叫李孝恭的人,他战绩无匹,被誉为军神。他不仅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还灭萧铣招抚岭南各州,以及平定江南等等。但即便如此,这些武勋所拥有的最大力量还是掌握在皇室的手中,他们只是帮助皇室完成任务,而不是真正控制国家大事。
从唐太宗到玄宗开元前期,宗室亲王们都要被派到外地做刺史,以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能力。这一制度与早期统兵和调兵权分离有关,因此即便宗室成员掌握了兵权,也无法威胁到皇家的绝对权威。
尽管这种制度可以防止异姓功臣威胁皇權,但也可能导致家内争斗,比如秦王李世民因其卓越成就而受到封赏,几乎到了威胁太子的程度。此类情况最终导致到了玄宗时代,对亲王进行软禁,不许离开京城。
综观历史,大多数帝国并不像唐代那样宽容待遇功臣这一现象,更因为唐代帝王本身具有较为开阔的心胸。而且,如同现代企业之间合作一样,与部下的关系也是维系一个强盛帝国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的政治风格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