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头盖骨探寻历史长河中的最珍贵遗物
唐僧的头盖骨:揭秘大报恩寺地宫里的最珍贵遗物
在南京古老的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大报恩寺。这座明代永乐年间由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建造的庙宇,是我国唯一被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因其美丽和荣耀,被世人称作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然而,这座曾经繁华无比、见证了数代王朝兴衰荣辱的大寺院,究竟因何而建,又经历了多少次劫难,最终又如何毁灭?
传说,大报恩寺是为了纪念朱棣生母而建。在1412年到1431年的期间内,它从一片空地上逐渐崛起成为金碧辉煌的一组建筑群。然而,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遭雷火袭击后,天王殿、大殿、观音殿及画廓一百四十余间焚为灰烬;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清顺治十八年以后,由于拨款修缮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它不断重建与维护。
1842年的《南京条约》签订后,大报恩寺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英军入侵,他们疯狂地剥取塔身的琉璃瓷砖,并盗取了许多供奉着金佛的物品。当时英方承认赔偿,但他们也清楚这笔钱远远低于实际损害价值。大报恩寺再也没有恢复往昔风采。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報恩寺毁于1856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中的“石达开之变”。北王韦昌辉担忧敌人会用此巨塔作为攻城炮垒,因此下令将其摧毁。此举不仅导致了琉璃塔和大報恩寺的地宫被夷为平地,还使得原藏宝物开始流失。而数百年的洗礼之后,在这一带,只剩一些当年的遗迹。
1958年,一场考古发掘揭示了一些五彩琉璃构件,但由于这些材料非常适合制造耐高温的小型炉灶,因此大量构件被送进粉碎机。在三号探沟中发现了一批五彩琉璃构件,这些构件上的龙纹和佛教图样兼备,有的是编号并注明层数。部分构件后来被复原成一个琉璃拱门,现在保存在南博博物馆。
尽管如此,一些重要文物仍然隐藏在未知之处。一套完整的三层或四层多色的琉璃体积据信存在,而另一套则编上字号埋在地下,以备日后的更换。不过,这两套文物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另一种可能性是玄奘法师顶骨,或许藏匿在某个地方等待着发掘。
1942年11月初,当日本侵略者高森隆介部队在大報恩寺三藏殿遗址上建立“稻禾神社”时,他们挖出一个石函,上面刻有玄奘顶骨迁徙经过的文字。不论日军如何努力封锁消息,这个消息还是迅速传遍各地,最终不得不承认玄奘法师顶骨出土的事实。这份珍贵文物随后被交给伪外交部长兼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褚民谊,并移交给南京市博物馆保存。
2008年的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了这个地点的地宫秘密,其中包括一只铁函和石碑,上面的文字提到了“金陵长干寺塔身藏舍利石函记”,这意味着这个地宫至少早已存在于宋代。这只铁函包裹着丝织制成的一座鎏金七宝塔,其内部可能含有感应舍利十颗以及诸圣舍利等珍贵遗留品。尽管专家们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对于能够保护如此完好的丝绸包裹,可以想象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情。此外,还有关于“七宝阿育王塔”的描述,那是一种微型宝塔,用以放置供奉的舍利,每层都精细雕刻,使用不同类型的手工艺品制作,如九重锦绣、玻璃、玛瑙等,从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总结来说,大報恩寺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无论是在建筑艺术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如果能找到那些失落年代中的真相,那就像找回过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未来更加丰富多彩。但愿未来的考古工作能够揭开更多关于这座庙宇及其珍贵遗产的问题,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唐僧头盖骨故事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