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鑫京剧票友中的典范徐世鑫
徐世鑫:从失明到京剧票友的奇迹之旅
在2010年的某个春日,徐世鑫,一位曾经投身于摄影艺术的青年,因眼疾而突然失去了双目。他那充满创意与热情的心灵,在这突如其来的逆境中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家人为了缓解他的心情,便带他去小区内的一片花园,那里是他们共同散步、交流生活的小天地。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热爱京剧的邻居们,这些票友们不仅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更对徐世鑫这种遭遇感到同情和关怀。
当他们得知徐世鑫即将丧失视力时,他们决定帮助他找到新的生活方向。他们鼓励他尝试学拉京胡,即京剧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这一建议似乎触动了徐世鑫的心,他开始了这段艰难又充满挑战性的学习之路。然而,面对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的情况,拉京胡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但是,在票友们的大力支持和耐心指导下,他终于克服了这一难题。
学会拉京胡后,徐世鑫每天都给票友们伴奏,为他们提供最真挚的情感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惊喜地发现他的嗓音独特,有着特别适合唱麒派(一种古典戏曲)的潜质。尽管失明使他无法通过视觉来学习唱腔,但他的耳朵却成为了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凭借着敏锐的听觉能力,不断学习并掌握各种演唱技巧。
经过半年时间的刻苦努力,不仅让他学会使用所有相关伴奏乐器,而且设计出一种可以放置大锣、小锣、梆子等多种乐器于架上,以便即使在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摸索来为演出提供完美的伴奏。此外,他还研究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角色声音来调整不同节拍,使得整个演出的节奏更加自然流畅。
在家人的无私帮助下,以及社区票友们不断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一年后,这个由手脚搭配完成的人生作品——自主拉弦、自行调节节拍,并且能够独立进行演绎,最终成为现实。在那个阳光灿烂而又充满希望的小院子里,每一次独自弹奏,都仿佛是在告诉世界:即使再暗淡也能发出光芒,只要有勇气去探索,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可能实现梦想。而对于那些见证过这一切变化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戏曲艺术传承的手足交响,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升华与洗礼。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个小小花园里的故事,我们会发现,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凝聚着坚韧不拔的人性力量,而徐世鑫,就是那幅活生生的缩影,用行动证明了一句谚语——“生命就像一张纸,可以折叠但绝不能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