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刚探究京剧脸谱颜色深层含义的社会研究者
我父亲是一位在梨园界工作的行政人员,他的职业让我的童年充满了京剧的色彩。早年,我曾经向新艳秋学习京剧,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学习,但从2004年开始,我重新投入到学习程派京剧中。我有幸拜访了程派的大师钟荣,并且还得到了陈吟秋老师和戏曲教育家李砚萍老师的指导。在此期间,我成功地演出了《窦娥冤》、《荒山泪·夜织》、《红拂传》、《梅妃》、《武家坡》等多部折子戏。此外,我还参与策划和监制了一系列话剧和京剧,如《西厢记》、《长陂坡·汉律口》及《锁麟囊》,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舞台上的成就,我也致力于发表论文,探讨京剧文化。我撰写了多篇文章,如《到三更真个是月明人静——随钟荣老师习演〈荒山泪〉有感》、《超级程迷——走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等,这些文章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京剧艺术。特别是在2009年,我的文章《只有香如故——忆著名 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的发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新艳秋先生对京剧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江苏《劇影月報》的专访让我进一步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其中“習得絕佳技,做個槛內人”、“粉墨真愛——解讀程派名票彭林剛”等篇幅详细介绍了我的学历、师承关系以及对艺道的热爱。
2011年的“扬子晚报”B14版全版报道,以及2013年的“江南时报”B07版全版报道,都为公众提供了一面窗户,看见我作为一名男旦如何坚守传统与创新并行。这两次报道都强调了我对传统艺术忠诚不渝,以及我拒绝模仿他人的“伪娘”的态度。
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场合里,比如2006年的“江苏京劇周”,2007年的江苏电台节目直播以及2008年的纪念程砚秋大师逝世五十周年活动中,我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这些活动中,有一次我独自一人担任主角,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最后,在2013年举办的一个特殊场合里,即纪念新艳秋先生逝世五周年,我们以《锁麟囊》的形式缅怀他。而在同一年,也就是在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时,我们又一次通过重温经典作品继续推动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