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10个月的甜蜜时光和杨开慧在上海的家
解放前的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今天的茂名北路120弄7号,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 1924年,第9次来到上海,在这里住了10个月。越来越多的党史专家认为,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而立之年的为此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10个月也是杨开慧和孩子们陪伴时间最长的一次。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工作多么艰辛,在那段时间里,家人总在他身边。 寻常石库门,不寻常的故居 茂名北路120弄7号,一幢老式的两层砖木结构房子,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 “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关于中国近代居住建筑形制,这句话是最精炼的概括。与以“万国建筑博览”著称的外滩建筑群相比,上海寻常人家的石库门房子更有上海味道。 近代上海,建筑师们在引进西方建筑风格的同时,并没有丢掉中国的建筑传统,他们对传统建筑[注: 中国传统建筑是指从先秦到19世纪中叶以前的建筑,是一个独立形成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努力实现中西结合。上海的石库门住宅就是从中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特别是江南民居演变而来的。在这些住宅的客厅内有八仙桌、茶几,壁上有屏画字对,清水墙上装有黑漆大门、金色铜环。随着西方建筑思想的进一步传入,新型建筑材料[注: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的不断诞生,建筑师们对原有石库门住宅有了新的思维。在总体布局上开始采用欧洲联列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里弄口门头往往采用西方建筑典雅的山花装饰,栏杆用铸铁,构架、楼阁栅、企口地板开始用洋木,使里弄住宅变得更有生气。有建筑专家总结:其时的新式里弄有以下特点,一是空间领域感强,生活气息浓厚;二是既节约用地,又满足各住户相对的独立与安静;三是符合穿堂风、日照等生态要求;四是通过对坡屋顶、平台、过街楼门等处理,使其整体形象更加鲜明。 于是,近代石库门建筑就成了上海海派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建于1915年的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今茂名北路120弄7号就是众多石库门中普通的一幢,不绚丽不张扬,居者进进出出,上演着寻常生活的种种景象。 历经90多年之后,在这块市中心的繁华之地,在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她古朴清秀的身影显得有些不寻常。 更不寻常的原因是,这里曾是和夫人杨开慧带着孩子们住过的地方。 家具是上世纪的老式样 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是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从1924年2月住到年底,共10个月,是他在上海住得最长的一次。不仅如此,这里也最富家庭生活气息:同年6月,夫人杨开慧、岳母向振熙带着2岁的毛岸英与出生不久的毛岸青来到这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在伟人的一生中,这是难得的温馨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