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相郑
子产(?年-前年),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注],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东里子产、国子、国侨、郑乔,是春秋末期郑国的家、思想家、改革家。 子产执政期间,改革内政,慎修外交,扞卫郑国利益,极受郑国百姓爱戴,后世对其评价甚高,将他视为中国历史宰相的典范,清朝的王源更推许他为春秋第一人。 身世 按照《史记·郑世家》的说法,子产是郑成公的小儿子,但这种说法多被人质疑。 而按杜预注,子产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这种说法为大多数人所采信。 郑国的始封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子产作为郑国的公族,为姬姓。公子之子称公孙,子产是国君的孙子,所以也称为公孙侨。公子发字子国,子产以父亲的表字为氏,为国氏。世代居住在郑国的东里,因此又称之为东里子产。侨一作乔,两字通假,侨的意思是高,高大的树木称之为乔,有生长的意思,产的意思是生,与名字的意思相合。高大的树木为美材,所以别字子美。 郑穆公有十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先后成为郑国国君,其他的十一个儿子中,三家被灭,一家不为卿,人们就将为卿执政的七家统称为“七穆”。子产所属的国氏便是执政的七穆之一。 子产生平 料兵祸 前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子发和公孙辄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很高兴,只有子产不随声附和,子产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楚国人前来讨伐,我们能不顺从他们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就一定会前来了。晋楚两国进攻郑国,从今往后,郑国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宁。”公子发愤怒的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国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执政的卿在那里,小孩子说这些话,是会被杀的。” 这年冬季,楚国的令尹公子贞进攻郑国,讨伐郑国入侵蔡国。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要顺从楚国,公子嘉、公孙虿、公孙舍之要等待晋国援救,最后听从了公子騑的意见,与楚国讲和。 前年,晋国进攻郑国,郑国人害怕,就派人求和。郑国的六卿公子騑、公子发、公子嘉、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以及他们的大夫、卿的嫡子,都跟随郑简公参与结盟。 因为郑国在结盟过程中表现的不顺从,晋人带领诸侯再次进攻郑国。 不久,楚共王进攻郑国,郑国不得不再次与楚国讲和。 平叛 前年冬季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当日早晨在西宫的朝廷上杀死了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将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公子嘉事先知道这件事,所以没被杀。 公孙夏听说有叛乱,不设警戒就出来了,收了他父亲公子騑的尸骨就去追赶叛乱者。叛乱者进入北宫,公孙夏就回去召集甲兵,但是家臣和妾婢多数已经逃走,大多数器物也已经丢失。子产听说有叛乱,设置守门的警卫,配齐所有的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在完成防守准备后让士兵排成行列再出动,收拾了公子发的尸骨后进攻北宫的叛乱者,公孙虿率领国人援助他,杀了尉止和子师仆,叛乱者全部杀死,侯晋逃亡到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焚载书 叛乱平定后,公子嘉当国,打算专权独揽,便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取执政法令,不得参与朝政。大夫、官员们、卿的嫡子不肯顺从,公子嘉准备诛杀他们。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盟书。公子嘉不同意,说:“制作盟书用来安定国家,众人发怒就烧了它,这是众人掌政,国家不也很为难了吗?”子产说:“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专权的意愿难以成功。把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众人,您得到了所需要的东西,众人也能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吗?专权的不能成功,触犯众人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听我的话。”于是在仓门的外边烧掉了盟书,众人这才安定了。 父仇得报 前年,郑国尉氏、司氏叛乱的残余分子待在宋国。郑国人由于公孙夏、伯有、子产的缘故,用一百六十匹马和师茷、师慧两位乐师作为财礼送给宋国,又以公孙黑为人质。宋国正卿乐喜把堵女父、尉翩、司齐交给了郑国,把认为有才能的司臣放走了。郑国人把这三人剁成了肉酱。 为卿 前年,公子嘉执政独断专行,国人很忧虑这件事,就追究西宫那次祸难和纯门那次战役的罪责,公子嘉应该抵罪,他便带领自己的甲士和然丹、子良家的甲士保卫自己。八月十一日,公孙舍之、公孙夏率领国人进攻,杀了公子嘉并瓜分他的家财和采邑。郑国人让公孙舍之当国,公孙夏听政,立子产做卿。 朝晋 前年夏天,晋人让郑人去朝见,郑人派少正子产回答说:“在晋国先君悼公九年,我国国君郑简公在这一年即位。即位八个月,我国先大夫公子騑随从国君来朝见执事,而执事对我国国君不加礼遇。我国国君恐惧。由于这一趟,我国二年六月就朝见了楚国,晋国因此讨伐,遂有了戏地之盟。楚国人还很强大,但对我国表明了礼仪。我国想要跟从执事,而又怕犯下大过错,说:‘晋国恐怕会认为我们不尊敬有礼仪的国家’,因此不敢对楚国有叛离之心。我国四年三月,先大夫公孙虿又随从我国国君到楚国观察他们有没有空子可钻,晋国这时有了萧鱼之盟。我们认为我国靠近晋国,晋国譬如草木,我们不过是草木发出的气味,怎么敢不一致?楚国逐渐衰弱,我国国君拿出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加上宗庙的礼器,来接受盟约。于是就率领群臣到晋国,随从执事参加年终的会见。我国二心于楚的,只有子侯、石盂,回去以后就把他们讨伐了。湨梁会盟的第二年,公孙虿已经告老了,公孙夏跟从我国国君朝见晋君,在尝祭的时候拜见了贵国君主,参与了祭祀。隔了二年,听说君主要安定东方,四月又向君主朝见听取盟会的日期。在没有朝见的时候,没有一年不聘问,没有一次战争和会盟不跟从。由于大国的政令没有定准,国和家都很困乏,意外的忧患屡屡发生,没有一天不戒惕,怎敢忘掉自己的职责?大国如果安定我国,大概朝夕都会到晋国的朝上朝见,哪里用得着命令呢?如果不体恤我国的忧患,反而把它作为借口,那只怕不能接受大国的命令,而被大国丢弃成为仇敌了,我国害怕这样的后果,岂敢忘掉君主的命令?一切委托给执事,执事应该深思一下。”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