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朱元璋为什么把孟子赶出孔庙

朱元璋为什么把孟子赶出孔庙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独尊后,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而儒家思想作为有利君王统治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深受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喜爱。作为大明开创者的朱元璋建国后也对儒家思想非常推崇的,而且平时也非常喜欢看儒家的经典之一《论语》,这样来看理应对儒家的孔孟是有敬佩之情的。孟子能够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又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亚圣”,但却被朱元璋逐出了孔庙,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据《明史》记载:“帝尝览《孟子》……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公元1372年,朱元璋在看《孟子》时,看着书中的内容突然大怒,紧接着就下命令让人把孟子逐出孔庙,而且这个“逐出”还不是一般的“逐出”,朱元璋根本不给大臣们上谏的机会,说是有人谏言就以不敬之罪论处,由此可见当时的朱元璋是多么的愤怒,宁愿被后人冠上“武断专权”的评价,也要把孟子逐出孔庙,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重文人而轻思想,帝反感

朱元璋早年出身底层,贫困使得根本没有机会读那些圣贤书,人少年时代的学习几乎可以奠定一个人的思想,但可惜的是朱元璋错过了,随着年龄的长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虽然最后发迹了,开创了大明朝之后开始补习这些历代先贤的思想,但是这时候儒家思想已经与他本人的思想形成了冲突,因此他对这些文人很不感冒,一句“秀才顽”便能看出来。

矛盾的一点是朱元璋知道文人的重要性,能在乱世中开创一个新的王朝本身就证明他的不凡,朱元璋知道治理天下离不开这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帮助,因此他对当朝的这些文人还是比较尊敬的。这些文人可以受朱元璋的尊敬,是他们帮助朱元璋治理天下,而那些高高在上近乎如同神仙一般的孔孟在他眼里可就没那么重要了,不光不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反感,看看孔孟的名号,什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什么“亚圣公”,而且在那些读书人眼中,他们比自己这个皇帝都要重要,朱元璋不反感才怪。

渐削地位,转向孟子

为了自己的统治,朱元璋还不能直接将孔孟推倒,而且自己还得仰仗他们的思想治国,但是这并不妨碍他降低孔孟的地位,先是赐给孔府土地,同时规定世袭衍圣公的孔子后代“养之以禄而不任之以事”,意思就是以后的衍圣公不需要做官,负责好祭祀祖宗就行了,以前孔家历代的衍圣公基本在朝中都会担任个职务,也是自朱元璋这时候起,衍圣公便失去了官职。

即便是这样,朱元璋对此还是不服气,想到自己自幼父母双亡,甚至快要饿死时这些如神仙般的人物也没来帮忙,等着自己拼死把天下打下来了,他们还是顶着那天大的头衔高高在上。为此朱元璋还想进一步降低孔孟的地位,在公元1369年时曾经下诏“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这诏令就是准备一点点地把孔孟的地位进行打压,结果就是诏令一下,朝野震动,一个个的大臣都脸色难看到极致,朱元璋无奈,只能收回成命,但是这样草草了事,他也不甘心,只能把目光转向了孟子。

思想相悖,逐孟出庙

恰巧在这时候,孟子的思想彻底与朱元璋那“君为上”的思想背道而驰,在孟子的整个思想中,可以说“民”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根本,一切都是围绕“民”进行的,而在朱元璋看来一切都要以“君”为中心,否则朱元璋也不会在后来编出了那些《资治通训》《臣戒录》等等,这些都是以“君”为重的一种思想。可以说孟子的思想与朱元璋思想是完全两个相反思想。

另外,朱元璋这时候正是大肆加强皇权的时候,甚至是为了收回权力,宰相制都废除了,这也体现了朱元璋“君为重”的思想,而孟子这些话,不仅阻碍了他加强皇权的统治,还又背驰了他的统治思想,因此下诏将孟子逐出孔庙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的故事 儿童红色故事我...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带着我的小朋友们去了一次特别的旅行。那是一个充满童话和传奇的地方,叫做儿童红色故事的故乡。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那些我小时候听到...
有趣的历史故事500字 南柯一梦历史人...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南柯太守传》,讲述了淳于棼从平凡百姓到成为状元郎,再到南柯郡太守的奇遇。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梦境或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好幻想...
历史故事简短50字 秦汉两代统一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朝和汉朝被视为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帝国和第二个帝国。它们分别由秦始皇和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各自统一了战乱分裂的六国,并实现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穆公 故事会民间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故事无处不在,它们穿梭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激发着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这一主题,不仅仅是对那些被流...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