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知制诰是什么官职

知制诰是什么官职

知制诰,古代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外制

外制指中书门下正规机构所撰拟的诏敕,内制指皇帝直接由宫廷发出的诰谕。两种官员总称“两制官”。辽、金虽尚存其名,但已非旧制。

唐、宋以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者为外制,与翰林学士所掌之内制相对。外制指中书门下正规机构所撰拟的诏敕,内制指皇帝直接由宫廷发出的诰谕。两种官员总称“两制官”。辽、金虽尚存其名,但已非旧制。明清不用此称。

南北朝

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现,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职称。唐初草拟诏敕本由中书舍人专任,但也或以他官为学士撰作诏敕。如唐太宗时期的温大雅、魏徵,唐高宗时期的许敬宗、上官仪,武后时期的刘祎之、元万顷等。

至唐玄宗开元时期,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知制诰遂成为差遣职名,凡加此号者,即有撰作诏敕之责。于是中书舍人的诏令起草权逐渐为他官知制诰者所夺。

玄宗时以翰林学士专掌内制,即由皇帝直接授意,下达如任免宰相、号令征伐以及其他重要诏令,因用白麻纸书写,亦称“白麻”,或称“内命”、“内旨”。

此外,还经派其他官员去知制诰,代替中书舍人草拟一般官员的任免及其他制诏,是为外制,因制诏用黄麻纸书写,亦称“黄麻”。这种情况在唐代后期尤为盛行。

宋时期

宋沿唐制,以翰林学士草拟“内制”,中书舍人草拟“外制”,称为“两制”。北宋前期的中书舍人,往往是寄禄官,不实任其职,而在中书的制敕院内设舍人院,另以他官任知制诰草拟外制。知制诰除宋初及特许外,需经召试制词后始能任职。以他官临时任职者,称为权知制诰。

知制诰有时亦领他官或地方官,类同贴职,则不任草拟外制之职。宋太宗赵炅时曾以资浅者于舍人院草拟外制,称为直舍人院。

熙宁间,复设直舍人院,是由于舍人院缺知制诰,任职者则因文词欠佳,而非资浅,明令候有知制诰即罢,带有临时代职之意。以他官兼任者,称为兼直舍人院。知制诰、直舍人院都是代行中书舍人草拟外制之职,故通常又以知制诰与翰林学士,并称为两制。

元丰改制,废草拟外制的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舍人院不久亦废。中书舍人实任其职,草拟外制,除特许外,亦例经召试制词后任职。改制之初,中书舍人为中书外省长官,不久中书外省改为中书后省,仍为长官。

中书舍人缺官时,初以中书省官兼权,称为兼权中书舍人、权中书舍人。南宋时无舍人院,但若以资浅者任职草拟外制,也称为直舍人院。

明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仍兼此称,清废。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传承中国精神 古城墙下的誓言
在一个遥远的时代,有一座被誉为“天下最美”的古城,城墙高耸入云,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那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城内外的人们都对这座古城充满了敬仰,但不为人知的是...
匈奴 明朝帝王序列从...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朝是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而其中的一位皇帝——嘉靖皇帝,则留下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身影。他的统治期间,不仅有着一系列荒唐的行为,也伴随着一...
四年级讲一个历史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目...
中国神话故事目录:探索古代文化遗产与民间传说的学术考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神话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人们...
十大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明朝末年王位继...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末年的动荡与混乱是众所周知的。其中,明朱常洛死后福王为何没继位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明朝晚期政治腐败 在朱常洛去世前后的时...

强力推荐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