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宴菜单解密十五个历史故事里真的只有这份吗
国宴的故事:从“开国第一宴”到现代礼仪的演变
在我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尤其是在礼宾司服务期间,我亲眼见证了无数隆重的国宴。这些盛大场合不仅体现了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对来访嘉宾的尊重和热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交流的一次精彩展示。
1959年之前,北京饭店、中南海勤政殿等地曾经承办过许多重要国宴。在这样的场合下,周恩来总理亲自参与筹备,以确保每一道菜都能满足来自世界各地代表们的口味。他选择了淮扬菜作为主要风格,这种选择既适应了北方人民的口味,又能够吸引来自南方来的嘉宾。
“开国第一宴”——1949年10月1日
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上,来自社会各界代表、外籍人士600余人,与中央领导如周恩来、朱德等一起庆祝新中国成立。这次盛会以咸甜适中的淮扬菜为主,因为当时厨房的人手不足,还特别邀请了京城著名餐馆“玉华台”的厨师助力。至此,“四菜一汤”的标准逐渐形成,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今天所见的“堂菜”。
1950年代后期,“四菜一汤”的标准被进一步明确,即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及鲜蘑菜心等。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模式持续影响着后来的国宴举办。
误区解析:“四菜一汤”并非只限于山珍海味
人们往往认为国宴上的佳肴必定是珍稀且奢侈,但实际上这种观念并不准确。在我所掌握的一份笔记本中,有关于礼仪指示和谈话摘要,其中提到了对接待活动过度注重排场的问题。有时,一顿丰盛的大餐反而浪费掉国家大量金钱和物资,而一些外宾甚至不食用这些昂贵食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明确提出,将接待方式调整为更加实惠,同时也考虑到了不同国家代表们可能不同的饮食习惯。此后,无论哪位国家元首访问,都将严格遵循“四菜一汤”的标准。不过,对冷盘点心部分则有较大的灵活性,有时只有一个大拼盘,有时则有七八小碟之多。
1984年11月,再一次根据中央和政府指令,对外交部进行指导,将中餐改为三道或两道,以及西餐减少至两道或者最多三道,从而节省资源同时保持礼仪规范。此后的发展趋势显示出一种更为务实但仍保持高档化的接待策略,即使在2008年奥运开幕式前夕,也依然坚持这一原则,只不过增加了一些新的选项,如荷香牛排、鸟巢蔬果盅以及酱汁鳕鱼等,为现代化迎客作出了贡献。而今,每一次隆重典礼都以简洁高效著称,不再像过去那样耗费巨资长时间,而是更加贴近时代精神与节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