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宴民间故事中的传统经典佳肴
在我的礼宾司工作多年,经历了许多国宴,那些场景和氛围至今仍然清晰如画。其中,“开国第一宴”是一个我深刻记忆的典故。
1949年10月1日下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宴在北京饭店举行。来自社会各界代表、外来宾600余人,与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一起参加了这次盛会。当时,周恩来亲自决定,以咸甜适中的淮扬菜为主。这一点体现了他对筹备工作的细致考虑。他还特别征调了京城著名的淮扬饭庄,如“玉华台”的厨师,这无疑是为了确保食材质量和烹饪技术。
据说那天的菜单包括燕菜汤,以及热菜: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和红烧鲤鱼。此后,这种风格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说的“堂菜”。
不久之后,国宴上的热菜数量减少,并确定了“四菜一汤”的标准。这个标准后来被认为是与西方国家元首访问时使用的“三餐一汤”相比,更为节俭。不过,即便如此,对于一些人来说,一定要有山珍海味才算是真正的大餐,这样的观念也是需要纠正的。
在我服务期间,我看到过一个笔记本,它记录着有关礼宾和礼仪的一些指示和谈话摘要。在这些指示中,有一条关于宴会规格的问题,他批评说:“接待宴会,大讲排场,但吃掉的是没有扔掉多,白白浪费国家金钱和物资。”他还提到有些外国人根本不吃那些昂贵的食物,而请他们就用“四菜一汤”即可。这说明,即使是在这样的重要场合,我们也应该注重实效性,不仅要考虑到款待对方,也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菜一汤”的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对于现代国家元首访问之际举行的大型国宴,其标准已经开始尝试调整,比如采用“三餐一汤”,甚至更简洁一些。如果说过去每次都是按照严格规定进行,那现在则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保持节约原则。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无论是在何种形式或规模下举办正式聚会,都应遵循这一精神,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为每一次交流提供一个既尊重又实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