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朗诵红色经典故事湖光中的风雅钱塘何物动诗情
在南宋时期,西湖的孤山以南,每当黄昏降临,便会出现一道神秘的《水灯》,其颜色如同紫罗兰般鲜艳,自施食亭(现已不存)缓缓移动至西泠桥,然后再返回。若是风雨交加之夜,《水灯》则显得更加明亮;而在皎洁月光下,它们的光芒反而变得柔和。最为罕见的是,在电闪雷鸣之际,《水灯》竟与闪电展开了一场争光闪烁的对决。当时,有位名叫金一之的书法家居住于湖西庆山顶二十多年,每年都能目睹这份奇异景象。而周密先生在他的笔记《癸辛杂识》中,也曾详细记录了这一奇观。
据明代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余》的记载,周密所述关于《水灯》的描述,其实就是指苏东坡诗中的《湖光》。早在北宋时期,苏轼便在他的诗作《夜泛西湖》(组诗四、五)中描绘过这样的景象:菰蒲蔓延无垠,水波茫茫荷花香满天。在那遥远寺庙里,看着彼此相随进入,只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空寂无边。他将这个美丽景象称作“非鬼非仙”,认为它是一种人间精致的情感表达。但考虑到那个时代的人类技术水平,这种能够与寺庙相关联且会随风动态变化的发光装置,无疑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工程。
清初的一些文献中,又有新的证据表明有人继续看到过这种神秘的发光现象,如陆次云在他的笔记《湖需杂记》中提到,他和洪升一起冒雨夜游西湖,一路上忽然看见红色的点点火光,在雨幕中跳跃,不断移动。这一情形似乎与苏东坡所描述的人工制作来往浮动于水面上的发光物非常相似。不过到了道光十三年的夏季,当海宁人查人英独自一人夜游西湖后,他留下的游记记录说:“突有一阵火球般的白色或红色的小团体从天而降,以一种不可预测的地理模式穿梭于大地。”他怀疑这些可能是用来捕鱼的小型探照灯,但根据他提供的情报,这样的设备并不能完全解释那些古老文人的描述。
近现代以来,没有任何确凿的事实证明有关这一神秘现象仍然存在,并且人们也未能揭开它究竟是什么真正形式的问题。一部分学者试图去考察这一传说,但由于现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干扰,他们最终未能找到答案。那么,“何物”又是“风雅钱塘”的灵魂呢?这仍是一个谜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