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宝库1840一1949年思维导图
1、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当时的沙门乐尊者在这里看到了一片金光闪闪的景象,仿佛有千佛在鸣沙山上相呼应,这一幕深深吸引了他开凿洞穴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个朝代都对莫高窟进行了修缮和扩建,直到唐代武则天时期,莫高窟已经拥有了一千多个洞穴。
2、据史料记载,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期间,有一位名叫乐尊者的沙门,在一次行脚途中来到了这个地方。他目睹了鸣沙山上的奇观——无数道金光如同千佛一样分布在山顶,这让他萌生了开凿洞穴以供僧人修行和展示佛教艺术的想法。随后历经各个朝代不断增添与重修,最终形成了一座庞大的佛教圣地,即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也被俗称为“千佛洞”。
3、尽管经过长达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以及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破坏,但莫高窟依然保留下了从十六国至宋朝十几个朝代共计492个洞穴,以及众多壁画和彩塑。这些建筑物中的壁画面积达到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而彩塑作品数量超过两千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且保存状态最佳的一处古代佛教艺术宝库。
4、如果将这些壁画按年代顺序排列出来,它们将拉伸出近30公里长的一个巨型画廊,无疑是目前全球最为壮观的大型绘画展览。如果我们把它放在现代眼里,那么这不仅仅是一处古老遗迹,更是一座文化与艺术交流的大桥梁。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不仅国内学者,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国际学术界也纷纷投入,使得关于敦煌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形成了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敦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