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观音阁的故事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典人物篇
在明正统二年的春日,锦州的都指挥李真奉太监王彦之命,开始了对北普陀山观音洞的修缮工作。王彦命令李真找一位有道高僧来管理这座寺庙。当时,一位名叫福坚的和尚在锦州地藏寺中担任住持,他不仅佛法造诣深厚,而且精通文史、琴棋书画和医卜星相。因此,李真三次拜访福坚,最终请他成为北普陀山观音洞的住持。
随着时间的流逝,明成化十二年,当左军督佥事、骠骑将军、都指挥王锴拓建锦州城墙时,他常常会游览北普陀山观音洞。这位自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军,对于一般人并不屑一顾。但有一次,当他在禅房里品茶时,却意外发现了一幅字画,上书“书仙画狂棋圣;琴心剑胆诗魂”,署名为“北普陀山观音洞山僧福坚”。这让王锴大为震惊,因为他从未听说过这样的高僧。
月光洒满东窗,福坚老和尚正在殿前舞刀,一阵风吹过,将他的注意力引向一个身影。他微笑着说道:“莫非是王将军吗?若是王将军,请到禅房一叙。”当夜色降临,他们终于相遇了。
二人交谈间,王锴询问为什么福坚能够识破他的身份。福坚回答说,这是因为他曾多次见证过王锴拓建城墙,以及在永安门外观看施工的情景,因此自然能辨认出他的身影。此后,他们成了好朋友,每隔几天就会聚会谈论各类知识,从周文王到洪武帝,从汉乐府到元曲,再到孙子兵法与少林拳法……他们的话题丰富多彩,不知不觉间夜晚已经过去。
有一天,王锴决定挑战福珍老和尚进行象棋对局。在此之前,他曾经输给苏东坡,但也曾赢得司马光的手下。如果输给了老和尚,他愿意把剩余砖瓦石料用来修建小庙;如果赢得了比赛,则可以要求老和尚把双手中的宝物——北普陀山观音洞——赠予自己。而如果输掉比赛,那么就要把剩下的砖瓦石料用于修建大广济寺塔南的小庙。最终,在短短三壶水工夫内,被称为弈秋、当代棋圣的福珍老和尚连下三城,让刚自视甚高的 王 锦彻底败下阵来,并且承诺将剩余砖瓦石料用于修建小庙,而不是大广济寺塔南的小庙。不过,由于实际计算显示还有二百多方砖瓦可用,所以最终还是决定使用这些材料建设一个小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