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科举考试作弊古代科举考试如何处罚作弊考生

科举考试作弊古代科举考试如何处罚作弊考生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巴掌大的蝇头书进入考场、贿赂官吏、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种种方法不胜枚举。


为防止考生偷偷携带数据进入考场,官方专门在每个考场安排一个负责搜身的兵勇。可这样的安排依旧难免产生士兵与考生相互勾结,各取其利的现象。这个时候准考证便应运而生了。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清朝时期参加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没有这两样东西的不准进入。为防止者,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面色、有无胡须、胎痣等身体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能进入考场。


除了准考证这道防线,考生报考时也有一条可以防止考生作弊的防线。古代科举考试无论贫贱都可以报考,到明清时期则规定娼、优、隶、皂这四种人的子弟必须在三代以后才有报考的资格,这未免显得不近情理。官方要求考生报考时必须五个结保报考,意为五人彼此相互担保报考,若以后参加考试谁有作弊行为,则五个人都要受到牵连。


虽然有这两道防线,但仍不免闹出许多笑话。譬如注明考生身体特征的准考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作弊行为,但其实用性还是显得有些令人怀疑。稍微有一两个长相差不多的人站在一起,恐怕就难以辨认孰真孰假了。


相比较而言,古代防止作弊的措施里最有效的应该是搜身了。据说金国时期,负责搜检的士兵一般都不识字,这是为了以防士兵与考生勾结在一起。“解发袒衣,索及耳鼻”《金史》里的这句话则说明当时金国搜检考生达到了必须解开发髻,袒露衣服,连鼻子耳朵都要细细搜索的程度。可见,金国对科举作弊的严惩态度。后来因这样检查读书人有辱斯文,受到不少官员的反对,于是改成了考试之前必须在考场指定的地方沐浴洗澡,然后换上官方准备的衣服。这样一来,明显显得斯文文明许多,作弊现象也大减。


“应试生儒举人监生,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者,俱问发充吏,三考满日为民;若系官吏,就发为民。”这段明史史料便记载了明代严惩作弊者的法规,轻者罚款,重者还要坐牢房、发配到边疆充军,若是官吏还要贬为庶民。


由此可见,古代高考作弊与防作弊真是五花八门,趣味横生,也恐怕只有严惩才能完全禁止作弊现象了。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旧石器时代 神话之韵中国古...
神话之韵: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幻影交响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大地上生长着无数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们心灵深处最原始的情感与追求。它们...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完整版 儿童历史故事大...
在这个充满好奇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渴望知道过去的故事,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历史故事不仅能够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周瑜打黄盖 明朝最伟大的三...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明朝以其繁荣昌盛和文化发达而著称。从政治家到科学家,从军事将领到文学大家,这个时代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以下是关于“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的...
中国民间故事电子版免费 明朝覆灭的深层...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由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最终在1644年被清军所灭。关于明朝灭亡的根本原...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