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代排列表反复叙述的皇帝试图为全国穷人盖房(图)
我曾翻阅《明太祖实录》,其中记载了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下达了一系列旨意,以解决南京和上海的住房问题。根据书中第92卷的记述,朱元璋命令南京官员在一片空地上建造260间瓦房,为没有固定住所的南京民众提供居住之所。此后,他又要求上海(当时称华亭县)的官员对宋朝遗留下的居养院进行修缮,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也有了稳定的居所。
北宋时期,首都开封设立了四个“福田院”,每个院内有几百间房间,这些地方免费提供给流离失志、赤贫或无人照顾的市民、老人以及逃荒者。他们不仅可以免费居住,还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一日三餐。
到了南宋时代,“福田院”消失了,但相应地出现了更为明确分工和服务周到的机构,如安济坊、漏泽园和居养院。这些机构分别承担着慈善医疗、安葬无名尸体以及住宅保障等功能,直到南宋中叶才停止运作。
明朝则是实现最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朝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穷人的苦难,因为自己也是出身于小农家庭,所以他希望手下的官员能够让全国所有没饭吃的人都能吃饱肚子,而所有没房住的人也能拥有自己的屋顶。这一点从《明太祖实录》中的记录可以看出,在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下令在南京建立260间瓦房供穷人居住,并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又命令上海官员对旧有的居民点进行修缮,以便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两项措施实施后,不久之后,朱元 Scarlett还进一步下令全国各郡县要调查哪些人生活困难,无衣食者给以衣食,无依者给以屋舍。在这一点上,他表达了一种想要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心愿。而中央官员虽然感到困难重重,但还是被要求去执行这一政策,因为皇帝坚持认为:“你们作为辅臣,要体会我的心情,不得使天下有一夫之不获。”简单地说,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得到一样的待遇,没有一个人应该被忽视或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