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明末清初的散文家犹如古代到现代历史朝代顺序表上的璀璨篇章
在我心中,史景迁的新作《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这本书提供了关于明末清初时期两位杰出的散文家——李渔和张岱的深入分析。我特别喜欢这两位散文家的作品,因为他们不仅具有独特性格,还能以率真之风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让我对他们有着浓厚兴趣。在七十年代末,我第一次阅读张岱的《陶庵梦忆》,尤其是〈瘦马〉一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我对张岱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兴趣。
张岱出身显赫,他生活在奢华之中,但到了48岁,他因国破家亡而改过自新的生活。他将往昔浮华的一生详细记录于《陶庵梦忆》中,不仅保持了作品中的真实感,也保留了其独有的趣味。在他的〈自为墓志铭〉中,他提前预言自己即将去世,并描述他那惨淡的人生,这让我感到无比动容。
他曾经拥有一个名叫“不二斋”的藏书阁,那里高楼大厦、翠绿如云。然而,当他后来搬到山间求生时,环境完全不同,“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与此同时,“图书四壁,充栋连床”,但最终只剩下“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等物品,这种转变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世界。
最近,在图书馆,我发现了一版史景迁最新出版的中文翻译版《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由温洽溢翻译,由台北时报出版社于2009年2月出版。这本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因为我早已钦佩史景迁对于历史研究和写作技巧。果然,这本书描绘了张岱的一生及其内心变化,以及他通过回忆和晚年的修史寻找存在价值。我很欣赏史景迁没有使用任何特殊方法,只是通过引用的资料,将它们连接起来并进行解析,以展示他的才华。
在写作风格上,史景迁依旧采用类似散文或小说笔法,如第一章开篇就这样开始:“‘无虚日’……便寓、便交际、便淫冶。”这样的描写来自《陶庵梦忆》的第四卷第二篇,是张岱对南京秦淮河畔端午节场面的描述。此段文字既有所依据,又展现出作者精妙的手法,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此外,从看完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开始,我就对他的所有著作都充满期待,现在再次阅读有关张岱的话题,更是我难以忘怀的事情。在序言中,史景迁指出:“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会像烟消云散。”这句话深入人心,让我想先从原著体验更多,而不是直接跳入评论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