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穿越清朝的秘密只有皇帝的龙袍才是真实的时空之门
导读:我们在观看的影视剧中,皇帝无一例外都穿着明晃晃的龙袍。然而,这在清朝之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剧中那些穿着衣服到处跑的皇帝,都只不过是穿着“寿衣”而已!
现在的影视节目中,经常让以前的皇帝穿上明朝时期才有的龙袍,其实这是错误地将两种不同的历史时期混为一谈。
网络配图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于他们所穿戴的服饰,有严格规定和未有规定之分。西周、东周时期,根据《礼记月令》的记载,天子“着青衣”。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终始说,每个朝代都按照自己的理念来选择颜色作为象征,如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与黑、白、青、赤、黄分别相配,“五德”说被用来指导他们对服饰颜色的选择。
到了隋朝,由文帝炀帝开始,以赭黄袍为常服,但并未禁止百姓也能穿同样颜色的衣服。在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正式禁绝了百官百姓中的赭黄袍,只留给皇帝自己。这时候,黄袍成为了专属于皇者的装扮,并且还规定了其他官员所能佩带的一系列服色:三品以上为紫色;四品至五品为朱红;六品至七品为绿色;八品至九品则是青色。
自周代至明代,无论是哪个朝代,官方对冕服进行了一致性的管理,即便是在每个时代改变纹章排列方式以显示尊重古礼,也遵循了基本不变的人物总线路——即遵循周礼。秦汉早期冕服全黑无纹章后来的各个朝代又喜欢改动十二纹章排列以显得比前辈更尊重周礼但大体保持不变,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特定的规矩,比如秦就是水德,用的是黑色的装扮,而汉则是火德,用的是赤色的装扮。
宋和明都是火德尤其明朝由于它有一个特别的地位,它们以红色作为最尊贵的情感符号,而不是现在流传下来的那种发亮或鲜艳红。在现存许多画像里看到的是因为这些画像多数是在死后遗像制作,所以看起来像是活人一样。而那种纯金打造的大大的黄澄澄冠头,更是只有在葬身之地才能见到的陪葬用品。
因此,我们误以为那只是随意走动就可以看到死亡后的荣耀,那其实只是清末民初戏曲艺术文化断层导致出现一些偏差,同时现代影视作品也是满屏幕寿衣而已。但实际上,只有清 朝才有这样的习惯,让人们误以为这正是一切帝国梦想的一部分。但事实上,这些只是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个小片段,不应被当作代表全部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