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夺帝位的悲剧序章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前45—23),字巨君,新朝的建立者,在位十五年(9—23)。他的祖先原为战国时期齐田氏,因汉初失国,被人称为“王家”,后来以此为氏。文景时,王氏居住在东平陵,武帝时被迁至魏郡元城委粟里。王莽的祖父王禁,从小就学习法律于长安,为廷尉史,因此长安成为了他生活的地方。王禁生四女八男,其中次女政君,是元帝之后(称元后),生子成帝。当成帝统治时期,元后的兄弟们多有官职封侯,只有最早去世未能封侯的弟弟。而他,他是元后的侄子。
他的堂兄们,因为是将军列侯之子,“乘机取利,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而他,由于父亲早逝未能封侯,“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从小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非常周到。他也结交了许多英俊、侍奉父辈符合礼仪。在阳朔年间(公元前24—前21年),当他的叔父患病时,他侍候得很恭敬。当叔父临终时,他推荐了自己的儿子任黄门郎,这样他开始了仕途。
经过几年的时间,一些名士和大臣都对他赞誉不已,所以成帝在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他为新都侯。在此之前后,他又被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这时候“宿卫谨敕”,“节操愈谦”。常以车马衣裘、“振施宾客”,交结名士与公卿甚众。这导致他们推荐说:“虚誉日隆,倾其诸父矣”。
绥和 元年(公元前8年),当他三十八岁的时候升任大司马。这时候,他“欲令名誉过前人,就克己不倦”,聘请一些贤良之士做掾史,并分给下属所得赏赐,而自己非常俭约,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犹如僮仆。作为大司马一年的时间里,当成帝去世并由哀帝即位(公元前7年)外戚丁、傅用事的时候,他退位避居新都、新野杜门自守。
哀帝于 元寿二 年去世九岁的平帝即位,当月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大司马。在这个期间内,一直持续到身亡掌握政权达二十四个月之久。他翦除异己笼络亲党
辅政头六七年的开始,即从public year 1 to public year 6, 王莽一直追求攫取绝对权力。他一入政治,便立即翦除了丁、傅势力。“诸哀 帝外戚及 大臣居 位素所 不 说者 莽皆 傅致 其 罪”从而除之。此同时拉拢孔光及其婿甄邯,为其所用。他怕其叔红阳侯 王立 在 元 后 面 前 搞 恶,就让 孔 光 上奏 王 立 “旧 恶” 从 而 遣 放 王 立 回 到 封 国。因 为 王 莽 颇 有 胁 持 上 下 的 手腕,所以 “阿顺者拔擢,不合者诛灭”。还有很多忠实跟随者的名字,也出现了:甄寻、刘棻等爪牙也得到信用。
只要暗示出一点点意图,那些党羽便会承认并行动起来。一开始,有一个群臣说:“白雉乃瑞兆,将作监可画雉。”于是拜以为太傅号安汉公。但要真正掌控国家权力,更需要一次大的变动。当一个叫张钧的人向宰相建议,让皇上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但这个提议却没有通过,最终还是老路线继续走下去。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