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军事与战争郑国的霸业风云与君主世袭
郑国,别称奠国,是姬姓、伯爵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周厉王幼子友被封于郑,史称郑桓公。随着周幽王时代的衰落,郑桓公预见到西周即将灭亡,便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将财产、部族和宗族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建立新郑,这是著名的大迁移。在桓公三十六年的统治下,他遭到了犬戎的杀害,但他的儿子武公继位,并攻灭了郐和东虢,最终建立起实际独立的郑国。
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后去世,其子庄公登基。庄公时代, 郑国内部政治稳定外部实力强大,他曾经击败宋国、许国,还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是当时最为强盛的一方,被誉为“小霸”。然而,在厉公及其后裔统治期间,由于内忧外患,加上晋、楚两家的威逼,不断发生动荡,最终导致了其衰弱。
简公时期,任用子产为相执政,以铸刑鼎等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救助百姓,使得郑国重新崛起。而哀公之后,又因晋韩赵魏三家之争而再次陷入困境。在康 公时期,由于韩武子的攻击,终于在康 公二十一年(前375年)被并入韩國,为历14代共立于天下的历史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