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夺帝位的故事如同一场春日里悄无声息的花开最初只是一缕淡雅的香气逐渐弥漫后来却迅猛地占据了整个园
王莽(前45—23),字巨君,新皇朝的建立者,在位十五年(9—23)。他的祖先,原为战国时期齐田氏,因汉初失国,被称为“王家”,因以为氏。文景时,王氏居于东平陵,武帝时徙至魏郡元城委粟里。王莽之祖父王禁,以长安为家。四女八男中,有次女政君,为元帝之后(称元后),生子成帝。
成帝时,元后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未及封侯早卒之弟,即其侄也。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少时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结交英俊、侍奉父辈,与礼仪相符。
阳朔年间,他侍候患病之叔父,并在其临终前推荐他任黄门郎,从而踏上仕途。此后,他被誉为名士和公卿所推崇,上升至新都侯。在此期间,他以车马衣裘“振施宾客”,交结名士与公卿甚众,因此公卿推荐、游士谈说,“虚誉日隆”。
绥和元年,他升任大司马,此时他欲令名誉过前人,不倦于劳动。他聘请贤良之士,为掾史所得赏赐分给下属,而自己非常俭约,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犹如僮仆。他掌握政权二十四年,一意攫取大权,将外戚丁、傅用事的人翦除,用以笼络亲党。
辅政头六七年,一意攫取大权。他输政伊始,便立即翦除丁、傅势力,再拉拢名儒孔光及其婿甄邯,为其所用。他怕叔红阳侯在面对元后的是非中搬弄,是故让孔光奏请将叔红阳侯遣放回封国。由此可见,他颇有胁持上下的手腕,所以阿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此外还有甄寻、刘棻等爪牙也得到信用。
起初,他讽益州令塞外蛮夷献白雉,并群臣盛陈其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然后拜太傅号安汉公。这段时间内,无论国家的大事小情,全由他一人决断。大司农百万钱、三十顷田助给贫民,这种行为不止一次,因为赢得美誉吃小亏占了大便宜。于是公卿慕效每有水旱灾害便素食嫁女以宫做皇后杀子以固权
最后,由于吕宽案件结束后的重提陈崇建议,以及民众书信上呈要求照此办,最终完成了篡夺帝位的过程。在这场历史上的虚实交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既有才华也有野心;既能运筹帷幄又能残酷无情;既能拥有人民的心甘情愿又能造成深远影响。这一切,就像一场春天里的花朵绽放,不经意间,却已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