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到1949年的壮阔篇章中杨坚如何巧妙地引导北周静帝进行禅让统治从而奠定隋朝开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当时北周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禅让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自从他当上了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他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迫静帝主动禅让。
历史上那些肯放弃皇位的人,应该也没几位是出于真心。有人问,谁是古来得天下最为容易的君王?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容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觉得汉高祖刘邦四十多岁起兵,最终取得了天下,是比较容易的一个;有人认为唐高祖李渊在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的帮助下进驻长安,成为了唐朝的开国之君,也是比较容易的一个。
那么,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总认为大人物往往会有不同常人的地方。据《隋书》记载,杨坚“为人龙颔,有五柱入顶,有目光外射。”这正是所谓的吉人天相。他十五岁就因父亲功绩而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还被封成纪县公;十六岁又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在主持朝政的大臣宇文泰眼中,他甚至夸赞:“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确实,这个新秀赢在起跑线上。当官,他恭敬勤勉; 为子,他孝顺备至。不久,他赢得了很高的人气指数,在朝野中成为红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继位初期,对抗其他强势家族的情况下,由于需要支持,便招揽其他朝臣。这时候,一手促成了这一局面的变动——他的女儿当了皇太子妃,与宇文邕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父凭女贵”,在朝中地位不断升高。
尽管有人认为他心怀不轨,而宇文邕却相信天命,将其看作无法撼动北周统治的人物。但无论如何,无力驾驭局面即将走向尽头之时,即使身处权力的巅峰,也只能依靠亲信伪造诏书——辅佐新君。而站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的他,就是决定一切命运的大丞相。
终于,大象二年(580年)五月,那个七岁的小太子宇文阐登基称帝,但只一年的时间内,便不得不把位置拱手相让给那个曾经辅佐过自己成为国家重器的大丞相——现在已经由随国公变为随王的大明星:杨坚。而这次交接更是一举两得,将“随”改名为“隋”,正式宣告着新的帝国时代降临地球表面!
从外因来看,这个人物背后的身份、运气、性格及能力,在夺取整个世界之前都不可或缺。但终究还是综合实力成为他称帝并建立全新的帝国根基的一切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