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自然景观下与刘娥皇后共赏春光
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以仁宗名。其父为宋真宗赵恒,是李宸妃所生。早年历任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至中书令。在天禧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后在乾兴元年即位,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才亲政。
赵祯性格宽厚,不事奢华,对下属宽厚待之,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受后世称赞。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史家将其统治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他善书法尤擅飞白书,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诗》录有其诗。此外,他对待谏言持开放态度,即使是包拯等极力反对的意见也不排斥,而是采纳并推行。
赵祯还不安于守成的现状,在庆历年间针对农民起义和兵变以及土地兼并、“三冗”现象,他多次以“天下事责大臣”,意图有所作为。在庆历三年(1043年),他授范仲淹等改革主张,但由于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最终遭到阻挠和失败。
晚年的赵祯患病,一度手舞足蹈口出涎水,但后来康复继续处理政事。在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驾崩,其死讯传出全国,大赦天下,并影响到远方山区及辽国,使得四十二年的长久和平再次破裂。他的葬礼非常隆重,被誉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