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越南的失落篇
说到古代的历史,人们往往将其刻画为饥寒交加、荒废无人之地,但越南的现实则是丰饶而富裕。那么,在明朝时期,为何明朝放弃了征服越南的机会?为什么选择不去占有这片肥沃之地?这些问题虽显得简单,却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一起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越南红河三角洲确实是一块极佳的产粮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人口和经济基础。但粮食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金钱,必须通过贸易来获取财富。这也是历史上越南北部各个政权所重视的一个方面,因为他们认识到了海外贸易对于国家财政稳定的重要性。即便在航海技术尚未发达的时候,由于商船必须途经北部湾才能前往印度洋,这使得越南对外贸易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然而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明初阶段,当时虽然还没有完全体现在北部湾地区,但海上收入依然占据了巨大的比重。因此,即便在当时,明朝也意识到了海外贸易对于自身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但就在这个时候,明朝却采取了一系列排斥自由贸易、打压工商业发展以及把工匠当奴隶对待等政策,这些措施严重影响了国家内部与外部交流,从而导致了生产力的停滞。而且,在利用安南国内乱局吞并安南之后,明朝复制了自己本土的一套制度,对安南进行统治,使得那里的人力资源被大规模掳走,而底层农民则承受着沉重的税负和徭役。
最致命的是,当 明朝摧毁自己的海外贸易后,他们也试图摧毁安纳姆的海外贸易。这一举措彻底激起了整个越南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大规模反抗,从地方豪强到知识分子再到普通百姓,都不满足于由一个外国帝国统治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红河三角洲这样的优质产粮区,也无法为接管者带来实际利益,因为没有资金支持下的行政体系根本无法有效运作。
随后黎利发动蓝山起义,并且尽管屡次失败,他每次失败都能迅速恢复力量,这主要是因为他获得了广泛民众支持,以及他的军队兵种齐全。他组建的一支强大的反抗军,不仅包括轻重步兵、轻重骑兵、象兵及火器部门,还包括工程部门,因此战斗力大增,最终击败并消灭了柳升和沐晟率领的小股援军,这标志着明朝在安纳姆的地位基本崩溃。此后黎利与剩余的小股明军达成协议,将他们带出境,而黎利则继续寻求控制更具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如占城,以维持自己的独立王国。
然而,与此同时,他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北部湾航线不可逆转衰落。于是,他将目标瞄准占城,以控制该区域作为中转站以抽税。不过,就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没有必要经过中转站的情况变得普遍起来,最终导致所有东西方之间可以实现直航,无需再经过任何中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