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三国演义中的赈灾之举为什么需要动员军队参与社会救济工作

三国演义中的赈灾之举为什么需要动员军队参与社会救济工作

对古代赈灾中军队的重要性感到好奇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供参考。从古代历史来看,引起国家和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天灾人祸。百姓饱受饥饿之苦,他们不愿意坐以待毙,这些都是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历朝历代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对此感到头疼不已。不过,每当发生赈灾时,我们总能发现,历朝历代在这方面的主力往往是军队。

例如,在北宋年间,当泗水及汴河发生洪水时,朝廷就调动了周边地区的军队前往治理洪水并进行赈济。而在其他朝代中,也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朝廷出面引导,并由军队执行这一任务。如果直接拨款给地方,让百姓自己解决问题,无疑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实际上,这并不是因为掌权者愚蠢,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众所周知,蒙古铁骑曾经是一个无敌于天下的存在,他们烧杀抢掠,一路打到欧洲,被他们征服的地方反抗者几乎没有留下一命。但这主要是在他们作为征服者的阶段,那时候他们的手段非常残忍。这使得后来的统治者们变得更加谨慎,因为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了所有的一切。元朝也需要考虑财产损失的问题,因此很多事情都不敢做得过分。

当黄河两岸持续不断地受到洪水侵袭,大量百姓陷入绝望,更造成了元朝巨大的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减少损失,丞相脱脱决定将赈灾粮食、款项转交给地方,由地方组织人民自行救助。这既可以节省大量用于部署军队开销,又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他认为这是一个聪明才智十足的计划,但最终却导致了一场无法挽回的大败局。

许多人都感到困惑:既然元朝花费银子又发放出来,而且还让受灾群众干活,为何会变成这样?这里涉及到了赈灾银钱如何使用的问题,我们先看看脱脱是怎么操作的。

他首先将银子拨给户部,然后由户部再次拨送到各个省份,再由省份转移到府县,最终达到州县层面。如果一切顺利,没有任何问题,但就在那个时候,各种级别官员开始“雁过拔毛”。由于层层拨付过程中的腐败,一时间,“拿出”银子的举措竟然变成了“拿走”的事实。当资金最后到达县里,还剩多少可用的钱用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援助的人呢?

结果就是,在救济之后,比之前还要惨淡!原本大家只是缺吃喝的问题,现在不仅没吃喝,还被强制劳役。这自然激发了人们对权力的怀疑。因此,即便是一位如脱卓这样的高级官员,其好意反而适得其反,使底层民众受益甚微。这正说明缺乏对权力的监督是根本问题所在。

标签:

猜你喜欢

夏商周 农村老人讲民间...
农村老人讲民间故事研究:传统文化的口头文学遗产与现代社会价值 一、引言 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
人物故事 传统文化小故事...
传统文化小故事百态:揭秘古韵中现代人的故事寻踪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在今天,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仅限于欣赏其美,而是希望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例...
中国上下五千年电子书 探秘历史上的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
50个历史典故 屈原为何流放至汨罗江
屈原为何流放至汨罗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屈原是楚国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名字常常与忠诚、爱国以及不幸相联系。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他被迫流放...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