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赈灾救灾军队如何介入社会危机的应对
对古代赈灾中军队的作用深感好奇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希望能满足你们的兴趣。从古代历史来看,引发国家和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百姓面临饥饿和困境,不愿意坐以待毙,这种情况在许多农民起义中得到了体现,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深受其苦。
然而,当我们研究古代赈灾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北宋还是其他朝代,都通常会看到军队作为主力参与到赈灾活动中。例如,在北宋时期,由于泗水及汴河发生洪水,朝廷便调动了周边地区的军队去帮助治理洪水并进行救济。而在其他时代,也同样如此,即使有时候朝廷直接拨款给地方,让百姓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无疑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为什么不是这样呢?其实,这并非由于统治者愚蠢,而是因为元朝曾经尝试过这种方法,但最终导致了它灭亡。
众所周知,蒙古帝国曾是一个强大的征服者,他们以铁骑征服了大片领土,从欧洲一直到亚洲,一路上他们的手段残忍至极,使得后世难忘。不过,当他们成为统治者后,他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因为这世界现在属于他们所有!元朝的人们也必须考虑财产损失的问题,因此很多事情他们都不敢做得太过分。
当年黄河两岸连续不断地遭受洪水侵袭,百姓哀嚎声此起彼伏,更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丞相脱脱为首的一些官员决定采取一种新的策略:将赈灾粮食、资金交由地方自行组织百姓进行救助。这一措施不仅能够减少用于军事行动的大笔开支,而且还能够确保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据估计,这种方式至少能够节省原定经费的一半。
脱脱认为这是一个高明之举,但结果却是一场彻底的失败。这一策略实际上将大批民众逼上了绝路!很多人感到迷惑,不理解元 朝为何花钱又花粮,却让受灾的人们干活干累死。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赈灾银子的使用方式。
首先,我们要看看脱脱如何操作他的计划。他将银子先通过户部流转,然后再由户部向各个省份拨送,再由省份向府县层级递进,最终达到最低一级的地方政府。如果这一过程顺利完成,那么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在那个时候,由于贪污腐败严重,每次层层传递银子的过程都变成了权力的掠夺。一时间,全程拨送银子的行为成为了每个人都想独吞其中一部分的情况。当最后到达县里,只剩下空名义,没有实质性的援助可供百姓享用。
因此,在原本只是缺乏食物的问题上,现在人们既没有吃饱饭,又不得不被迫参加劳役。你说这些老百姓不会反吗?所以尽管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缺乏对权力的监督,最终却加剧了底层民众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个时代能真正解决贫穷与疾病的问题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