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简介及历史概述王承恩殉节陪伴崇祯皇帝煤山之末代太监
李自成将北京的皇城围困得紧如铁桶,眼前,大明朝廷即将崩溃。最悲凉的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登上宫殿,想与大臣商讨抗敌之策,却发现金殿无一可靠的大臣。在绝望中,他杀光了后宫全家,然后独自逃到皇城后的煤山,想要一死了之。不用问,崇祯皇帝已无计可施,对大臣们极度绝望。至少,大臣们都逃走了;外面的李自成恼怒,而山海关外的政敌更不会出手相助。《明史》记载,崇祯皇帝只想“西天”,他愤慨地发牢骚:“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临终前,他仍对群臣怀恨,因为觉得自己被误导,即便如此,也是死得其所。
谁能料到,在日暮途穷时刻,崇祯皇帝还能遇到一个忠心耿耿的“铁哥们儿”,这不是名臣,也不是内宫的知音,而是一位服侍身边的老太监——王承恩。
原来,这位王承恩始终对皇帝忠心耿耿,更是在崇祯走投无路时刻默默跟随,不仅不能挽救主子的生命,只能保护着他顺从地陪伴在侧。
《明史》记载,王承恩曾经担任过“司礼秉笔太监”。李自成攻占北京时,他被命为提督京营。那时候,大明朝已经倾覆,无数士兵都撤离京城,只有王承恩亲自动手发炮勇敢地守卫着那座空荡荡的大城。当一切尽失,他也只能退缩在宫里等待毁灭。不过,最让他挂念的是四面楚歌中的孤独君主陛下。在他的护佑下,皇帝满腹感慨,对生死离别和人性的真实本质感到哀叹,但最终没有想到,最坚定地护佑自己的,是一位老实巴交的贴身太监——王承恩。
最后,当崇祯吊于古树而逝世时,那位老太监也带着防身利器(类似原始工具),在脚下慨然长歼。这之后,一群入关的人马沾沾自喜,他们首先打败了李自成,然后又在明朝旧宫中统治天下。清朝统治者很是感激那上吊的崇祯,并赞颂那位贴身太监。他不仅能够安眠于君主身旁,而且似乎已经达到了满足点。而这个故事,就这样成为了一段传奇历史的一部分,为后来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