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时有多恐怖揭秘明朝防范豆腐渣工程的绝密策略(图)
在这块青色窑砖的背后,是一段长沙600多年历史的见证。它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一块窑砖,目前仅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发现。这座古城墙,全长251米,高13.4米,顶面宽6.1米,是长沙古城墙唯一的遗存实物。从土筑到砖石改造,再到现在,只剩下这一小段城墙幸存。
这块窑砖上的刻字不仅记载了生产官员的名字,更体现了一种质量保证机制。在明代以前,长沙的城墙均为土筑,但到了明初已年久失修、毁坏不堪。直至洪武五年(1372年),才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这一年,负责指挥使邱广,以砖石对土城墙进行全面改造。而这块窑砖,就是留作纪念那时更换为窑砖城墙时留下的。
为什么这些窑砖刻上了日期和制作者呢?因为它们是作为城市防御工程中的“官窑印”,相当于官府对工人的责任制度。当时谁建谁负责,可以通过验收即可一眼看出。若有游客或市民在天心阁附近发现早期或更早年代的珍贵古瓷,可以直接与管理处联系,一旦确认,将获得奖励。
此外,在考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从2200年的古老起源一直到宋代确定格局,再到清末拆除计划,最终保留下的只有这个微不足道的小片段。这一切都归功于湖南名士曹典球,他挺身而出,不愿让这一部分历史遗忘,与之共存亡,最终赢得众人赞誉,使我们今天能看到如此珍贵的一份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