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明朝画像中的皇帝如何施政如同神明般为民除害

明朝画像中的皇帝如何施政如同神明般为民除害

古代帝王,若真心治理好国家,他们必然注重君民关系。他们自称“民之父母”,意在缩短自己与百姓的距离。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思想,以及“载舟覆舟”的教诲,对他们影响深远。既“敬天”,又“敬民”;既“畏天”,又“畏民”。有机会,便要向民示好。

明清帝王竞相倡导节俭,明太祖朱元璋最赞赏孔子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一语,将其视为治国良规。他也能践行这句话,是帝王中典型的节俭者。他常穿洗过多次的旧衣,马皇后还亲自缝补衣裳。

明成祖朱棣的衬衣袖子破了仍继续穿着,他坐在京城右顺门,一会儿袖子露出来,一会儿再塞进去。大臣们看到后,有人赞颂他。明成祖说:“我不是没有新衣,即使一天换十次也有。我应当惜福,所以衣服洗过多次还穿。”先皇后在世时,她亲自缝补旧衣,先皇见了,说她勤俭可作为子孙榜样。这是他不敢忘记的话。

明英宗教导大臣:“我穿衣很随便,即使穿布衣,人们也不会认出我这个天子。我在宫中,不摇扇子酷暑,也不生火炉隆冬,是学了《尚书》《四书》,懂得了‘修身、齐家、敬天、勤民、用人’的为政之道,这样做。”

清朝也有几个皇帝比明朝的更会节俭。据张廷玉讲,他经常在雍正帝进膳时奉命侍食,看着雍正帝抓饭粒和饼屑吃,还教育大臣,要珍惜五谷,不要糟蹋。

道光帝常穿打补丁的衣服,全京城文武效仿,都跟着打补丁。一条湖绉裤洞到膝盖处,被送内务府修补开价3000两银,但道光嫌贵训斥了一番。

光绪帝也喜欢穿补过的衣服。当年冬天,他外面罩了一件马褂。翁同龢问为什么两个马褂?光绪答冷,而他的狐皮衣破了送去修复。翁感叹:岂知皇家的制,其俭如此!原来打补丁就是清朝皇家的传统。

贵为帝王,却连破烂都能当作秀,那似乎有点不近情理。但是像明太祖和康熙那样,从大处着眼,则不同。在宫中空地建造楼阁亭台,而令太监种菜供食。在京城栽50万株桐树等,用来修缮宫室,不征税于百姓。不仅如此,他还有很多其他节约措施,并且效果显著。

康熙说:“朕登基时,遗臣尚能言及前朝事甚详,但今所使内侍及诸王所用太监不过七百人,大幅裁减宫中人员。”这对省下银子的作用极大。而且他曾巡视护城河疏通工程,在水里工作的一位贫苦农工身上发现受欺压,就立即替换他的锄头并责问监工,又停止工程,让农工回家休息。他早年体察百姓艰难生活,当上 emperor 后,更下令扶贫,让官员访贫问苦,为无房无食的人发放物资,并认为如果百姓流离失所,就是自己没尽职义务。此乃古代君主如何施政为人民利益而非仅表面的经济节约行为展现之一例。

标签: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150字简介 唐寅唐伯虎江南...
我,唐寅(1470—1523年),在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因其出生时的命运与天象相符,便以“寅”字为名。我的父亲是商人唐广德,母亲...
小白兔偷西瓜的故事 老人院的故事会
农村老人的生活多寂寞,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他们是家园里的守护者。每当夜幕降临,星空下,他们便聚集在一起,将久违的笑声带回了这个宁静的小村庄。 第一点:传统故...
历史虚无主义 神话故事探秘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国古代积淀了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它们不仅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些神话故事如同穿越时空的小船,载着我们回到了那个充...
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大全 在中国历代王朝...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两个机构是如何形成“三位一体”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厂”指的是东厂,而“卫”则指的是锦衣卫。这两者都是明朝皇帝实行统治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