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八旗军恐怖战斗力揭秘如何防止豆腐渣工程(图)
在这块青色窑砖的背后,是一段长沙600多年历史的见证。它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一块窑砖,目前仅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发现。这座古城墙,全长251米,高13.4米,顶面宽6.1米,是长沙古城墙全长三十五分之一的遗存实物。保存了600多年的明朝青色窑砖完好无缺,这本身就是一件不易之举。
这块窑砖上的刻字,不仅记录着官员名字,还确保了质量。在明代以前,长沙的城墙均为土筑,但到明初已年久失修、毁坏不堪。直至洪武五年(1372年),才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这一年,由守御指挥使邱广,以砖石对土城墙进行全面改造,现在唯一留下的这块窑砖,就是那时将土城墙更换为窑砖城墙时留下的一块。
为什么这些古老的城市建筑中的每一颗小石头都刻上了名字和年代呢?因为这些都是作为建设者责任制的一部分。当时谁建谁负责,这样验收时就能立刻识别出哪些人制作了哪些石头,以及它们是否达到标准。对于那些早期或更早之前烧制出的高品质材料,如今有奖励。
今天,在游览天心阁的时候,如果市民和外地游客发现任何古老的地面陶瓷,都可以直接与天心阁管理处联系。如果是最先发现并提供信息的人,他们将得到奖励。
这个故事背后的考察者冯建平说:“这是一个幸运的事情。”他还提到,根据他的研究,从22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于此地的大型城市防御系统。而到了宋代,这个区域内形成了一种更加稳定的边界,并保持到了现代。此外,他还指出了曹典球先生如何为了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而努力阻止拆除计划,最终成功保存下了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