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四子名义织就一段情感的历史
说到《三国演义》,大家都会列出几个里面有名的人物。但名气最大的肯定是刘备和曹操。即便是同为霸主的孙权与二人比起来都像是个打酱油的,因此后人经常将二人拿来做比较。其实刘备和曹操即便是再加上孙权,比来比去都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可若是将双方子嗣拿来比较,胜负自然一目了然。可以说曹操乃是完胜,曹丕、曹植不仅文采斐然,能力也相当出众。而刘备子嗣虽然在数量上略逊一筹,但其对待儿子的态度却令人敬佩。
从他第一个子嗣开始,就已经谋划好了一生的夙愿与追求。他收养了罗侯寇氏的儿子为养子,名为刘封。当时关羽围襄樊之时多次向刘封求援,可刘封却听了孟达的谗言以借口推辞,导致关羽战败,这让人看出了他的无能。但这并不是对他缺乏信任,而是在考验中显示出的弱点。
后来的第二个儿子就是亲生的小阿斗,即蜀汉后主 刘禅。这位后主虽被史书记载为昏君,但“高高兴兴”的亡国生活以及“乐不思蜀”的事迹,也许反映的是一种淡定面对命运改变的心态,他活到了64岁,这可能也是因为这种心态所致。
除了这些较为知名的两个儿子外,还有两个默默无闻的孩子,他们分别叫做刘永和刘理。在历史上几乎找不到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只能通过他们父亲的一份爱而得以存在。不过,从名字来看,他们似乎也有自己的位置和意义。
按时间顺序排列四个人的名字,我们会发现他们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连接起来,就是“封禅永理”。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非常深刻。“封”字指祭天,“禅”指祭地,将二者连在一起,便意味着祭拜天地。而古代帝王举行这样的活动极少,一般只有在改朝换代或者乱世之后太平才可举行,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当时的情况可能是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新时代能够长治久安。
至于“永理”,这里面的“理”字含义丰富,其中最恰当的一种解释就是治理或安定平定之意。这意味着尽管当前局势未稳,但未来必将得到治理,使得国家长期稳定繁荣。这也表明了 刘备 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他希望自己或其继承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情感投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给予孩子们起名字的时候,古人往往会考虑到家族、国家甚至宇宙间更广阔的大格局。在这个层面上,对于每个人的命运寄托着不同的期待与祈愿。而对于那些被视作普通的人来说,其实也充满了不可预见的情感故事等待被探索。此处不得不提及的是,每一个人物,无论其性格如何,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它们构成了复杂而又精彩纷呈的人类社会史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