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简介明朝医药学家代表著作本草纲目生平经历与世系表墓地故居探秘于社会历史背景中
李时珍简介:明朝医学家代表著作《本草纲目》生平经历与世系表,墓地故居探秘于社会历史背景中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纰目》是中国医药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
李时珍38岁被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在太医院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他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他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将衣冠换成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以求民间验方和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然后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地,他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当地人请教,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有捕鱼的,有砍柴的,有打猎的,都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地方药物。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他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问题。
全书约有200万字,上载了1892种植物及动物,以及374种新加之以增加旧有的记载,使得《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医药学领域的一部极为重要且权威性的文献,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宝库"之一,其影响力远超时代界限,不仅在国内享誉,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尊重与推崇。
至于怎样死去,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最终在1593年的某个春天离开了这个世界,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那里的青石碑上刻着蒋兆和先生所画出的他的肖像。而纪念馆则位于同一个地点,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展示其丰富生活史以及工作成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