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岳飞死后才发生靖康之耻皇帝的职业教材(图)_情怀与责任的交织
在当今的视角下,皇帝这一职业实质上是一项极其复杂和挑战性的工作。尽管这份工作对技术要求高,但真正掌握其中技巧与智慧的皇帝却寥寥无几。很多时候,这些君主可能会忽略了他们的职责,导致职业目标被严重误解甚至破坏,从而给整个职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一些有远见卓识的皇帝决定采取了一种创新措施:编写一本专门为即将或已经登基的人士设计的“当皇帝”的教材。这本书通过学习历史上的各种案例,为新任君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明代宗朱祁钰就是这样一个创新的先行者,他编写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教材。这部作品最初由明宣宗时期探花林文等人于景泰四年(1453年)开始筹备,并在代宗即位后得到完成。在这过程中,代宗似乎扮演着更像招标人和验收者的角色,而最终署名权则归于他,这可能是出于某种可以理解的情感考量。
然而,有趣的是,即便如此,这位代宗仍然展现出了不寻常的一面。他是明朝中的一个特殊人物,是英宗复辟之后遭遇夺门之变并被俘虏的人物之一。在土木堡之变中,英宗被瓦剌俘虏作为要挟,以此来确保明室安全。随后,他迅速接过了大哥留下的位置,并改元景泰一年(1450年)。
尽管他的登基方式有些仓促,但景泰皇帝似乎真的很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他提倡谦卑,对忠诚的人才召回朝廷。此外,在担任四年的时间里,他命令臣子们编制了一本《历代君鉴》作为速成教材。这本书得到了他满意,因此他参与编修的人员如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林文也获得了升迁至左庶子兼侍讲的地位。
在这个阶段,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未来不久他就会经历英国公复辟事件带来的苦难。但即便如此,他仍然表现出了对提升自己职业技能以及加强个人修养持有的积极态度。
《历代君鉴》分为五十卷,每一卷都包含若干个代表性的事迹,将这些故事呈现给读者。由于篇幅庞大且需要快速完成,它采用了摘录编辑现存史传的手法进行制作,比如宋仁宗天圣三年五月幸南御庄观刈麦的情节,就主要来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每个皇帝的事迹之前,都会特别标注“善可为法”,这是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提醒后世各位领袖好的榜样可以学习仿效。而结束处,则附上了史家的定论,如“史臣赞曰”、“史臣论曰”。
总体来说,《历代君鉴》及其体制,可以看作是一部针对当皇帝这一职业特定的案例式教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