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四子名义课本未述的故事
说到《三国演义》,大家都会列出几个里面有名的人物。但名气最大的肯定是刘备和曹操。即便是同为霸主的孙权与二人比起来都像是个打酱油的,因此后人经常将二人拿来做比较。其实刘备和曹操即便是再加上孙权,比来比去都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可若是将双方子嗣拿来比较,胜负自然一目了然。可以说曹操乃是完胜,曹丕、曹植不仅文采斐然,能力也相当出众。而刘备子嗣虽然数量较少,但在他的心中,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承载着深远的意义。
从他第一个子嗣开始,就已经谋划好了一生的夙愿与追求。我们先从刘备的第一个儿子说起,事实上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并非其亲生,而是其养子。当时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暂时安顿在荆州,因为这个时候 刘备还没有子嗣,便收了罗侯寇氏的儿子为养子,名为 刘封。在围襄樊之时多次向 刘封求援,可 刘封却听了孟达的谗言以借口推辞,导致关羽战败,这之后被 刘备赐死。
后来的第二个儿子就是公认的小阿斗——劉禅。他虽是在历史上的蜀汉皇帝,但“高高兴兴”的亡国史,也让后人对他评价颇为复杂。不过,在这四个兄弟中间,他确实是一位特殊的人物。而且,他也是唯一真正登基成为皇帝的人。
除了这两个外,还有两个默默无闻的大哥——劉永和劉理。这两位在历史上几乎完全是不为人知,只因为他们不是那样的存在而已。但如果按照时间顺序看,他们分别应该是在之前和之后出生,而且劉理不到三十岁就去世,所以他们更像是隐形者一般地生活着,没有留下什么显著的事迹或特点。
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兄弟按照时间顺序连起来,看看他们名字组成的一个词语,那么就会发现一件意外的事情:“封禅永理”。这里,“封”字含有祭天之意,“禅”字则代表祭地;而“永”字,则意味着长久,无尽;“理”字,则指治理或者平静安定。在古代文化中,这些概念通常与大型庆典或重要事件有关,如天下太平才会举行这样的活动。而这样命名反映出的,是一种对未来统治稳定性的期待,或许这是父亲对于自己未来帝国的一种期望?
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即使只是简单地把四个人的名字连起来,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都似乎暗示着某种超越日常理解的大局观念。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更涉及到整个家族甚至国家未来的宏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