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背后的秘密为何皇帝罕杀功臣
在众多王朝中,唐朝的确是一例特殊的现象,即杀功臣的情况并不常见。甚至在唐朝统治初期,开国功臣不仅保留了兵权,还得以善终。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他属于关陇集团,这个集团当时是非常强大的势力,其成员在朝中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地位。在北周和隋朝,李虎子孙们也都官位极高,因此他们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力量。因此,当唐朝建立后,李虎被尊为唐太祖,而他的儿子李渊则称为唐高祖。
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在太宗年间起兵,他带领一万人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并任命史万宝为副手。在唐朝建立之后,他又多次在山东河北地区作战虽然胜负参半,但他至少是一个会打仗的猛将。
在整个唐代历史中,关于战争和征服,有很多人物显露出卓越表现,比如说最著名的是他战功最高的人物——李孝恭。他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灭萧铣招抚岭南各州、平定江南等等,被誉为军神。而曾担任过他的高级参谋的著名武将也是军事天才——李靖。
尽管这些武勋能力再大,他们所掌握的地位与影响力始终不及于皇室家族。这意味着即便国家是由这些武勋打下的,也还是以皇室家族作为核心力量存在。这些功臣虽然对国家有巨大贡献,但只能扮演辅助角色,最关键的地位仍然掌控在皇族手中,他们永远无法翻身成为主导者。
从太宗到玄宗开元前,对于中央政权控制地方的手段之一,就是派遣亲王去外地做刺史,以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这种做法,与最初统兵调兵权分离有关。如果宗室成员能够掌握兵权,但这也不足以威胁到皇家的绝对统治。
虽然这种制度确保了无论是宗室还是功臣都不能成为威胁,则出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自家人的能力超过了君主,这种情况发生了几次,比如秦王 李世民就因为其卓越成就而被封“天策上将”,这样的荣誉严重威胁到了太子的位置。
正是由于类似事件发生过,所以到了玄宗继位后,就不得再让亲王离开京城,只能软禁于十王宅里,一生不得自由。这显示出历代帝王对于保持自身至上的警觉性,以及如何平衡不同势力的关系问题都是很复杂的问题。此外,这些优待功臣的情况也有赖于那些时代帝王本身胸怀宽广,如同传奇中的英明之主——开创盛世的大业,无疑给予了长久稳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