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的都是什么官郝经(1223年1275年)
郝经——元初名儒,终身不仕
在元朝初年,郝经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品行,被誉为“兴复斯文,道济天下”的人物。他的祖先自八世祖以下,一直居住在潞州(今长治市),并且都以教书为业,没有参加仕途。
郝经出生于金末乱世,他的父亲主要靠教授生徒勉强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当时郝经已经12岁,“始知学”,开始就读于铁佛寺僧张仲安之南堂,学习了五年的《六经》和《伊洛》。他涉猎诸史子集,对历史和文学有着广泛的了解。
由于郝经以其学问品行逐渐出众,他被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聘请,在他们家中设馆教书。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金朝遗老元好问和理学大师赵复,与他们交流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
元宪宗二年(1252年),忽必烈开府于金莲川。郝经受举荐,被忽必烈遣使两次召见,并随使奉诏北上。在沙陀见面时,忽必烈向他询问关于国事和治国之道的问题,郝经提供了许多建议,其中包括对如何处理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看法。他提出了《立国规模》三十余条,并针对当时国家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这些方案后来被采纳并实施。
然而,在面对灭亡金朝后的南宋问题时,郝經却主张不要立即伐宋,而是应该把精力放在革除弊政、遵用汉法、选贤用能、创法立制等方面,以巩固内部,从而实现“天下一新”。他的这一观点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士人对于国家大计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反映出了他作为一个儒者对于仁义礼智信价值观念坚守不渝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