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英杰榜进士文官谭纶与戚继光并肩兵部尚书之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除了周瑜、辛弃疾和岳飞之外,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人物——谭纶。他的故事不仅令人惊叹,而且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进士出身的文官,却在战场上与戚继光齐名,并最终成为大明朝的兵部尚书。此外,他还擅长识人用人,提拔了一批优秀将领,对中国曲艺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是江西宜黄人。在24岁那年,他考取进士,这比张居正考取进士时更为年轻。根据《明代进士登科录》,当时解元(即考中秀才)平均年龄为32.34岁,而谭纶则是在这一群体中的较早期的人物。这证明了他拥有非凡的才能。
尽管只是一个衡量读书人的标准之一,但能够在青年时代就考取进士已经足以说明谭纶过人的才华,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他出身于文官,却熟悉兵法,且武艺高强,在抗倭战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
担任台州知府期间,谭纶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并成功抵御了多次倭寇侵袭。同时,他也支持并协助戚继光建立戚家军,这是一支由矿工组成、后来成为了浙江抗倭战争中的关键力量的大型部队。由于他独自承担辖区内所有作战任务,为戚家军训练创造了宝贵时间,最终帮助戚继光打败了倭寇并扫清了浙江地区的倭患。
嘉靖四十二年,当福建巡抚游震被免职后,由于重大危机迫在眉睫,谭纶临危受命担当福建巡抚一职。他与戚继光等将领密切合作,在平海卫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从而获得皇帝嘉奖。整个征战三十余年的生涯里,谭纶累积首功达2,1500分,其中包括对抗倭寇和鞑靼等多方面贡献。
除了其英勇无畏的一面外,谊还以其对戏曲艺术追求而著称。他尤其喜欢南方流行的“海盐腔”,甚至在军队里设置戏班进行演出。这可能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工团”的雏形。在他的努力下,将弋阳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黄腔”,这表明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官,也是一个热爱文化艺术的人。
晚年的他升任兵部尚书,被誉为一代名将,其友好关系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至今仍被传颂。而到了万历五年,即便逝世之后,他依然因自己的卓越贡献而被追赠太子太保,并得以尊荣地安息,一生的伟绩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