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两晋南北朝名将之巅峰争夺者
柯九思:江浙儒学提举之子,元朝书画鉴定大师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人(今属浙江省)。父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延佑元年(1314)以父荫补华亭县尉,不就。自幼爱好书画,聪颖绝伦,被视为神童。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一职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凡内府所藏古器物、书画均命柯九思鉴定。经他鉴定的有王献之《鸭头丸》、虞世南临《兰亭序》、杨凝式《韭花贴》、苏轼《寒食帖》等。此外,他还对赵孟頫的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致力于将魏晋人的笔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此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以“神似”著称,并擅长绘画竹叶。他的一些绘作如晋人书《曹娥诗》,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苏轼《天际乌云帖》或黄庭坚《动静帖》,至今仍然流传不息。在他看来,“写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筆法”,并且主张将书艺融入绘畫中。他认为:“写干要有刚猛之气,而枝叶则需柔软自然。”这些观点与赵孟頫相呼应。
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他在诗词和文学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同时也是一位精通四体八法的大师。他善于运用篆刻技巧,将其应用到绘畫中,以此创造出具有强烈个人特色而又富有韵味的作品。在他的遗产中,有许多珍贵的手稿,其中包括诸如晋代诗人曹娥撰写的著名诗篇,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文献,这些都是后世研究者探索历史文化时不可或缺的情报来源。
尽管面对政治上的挑战和嫉妒,但最终因文宗去世及朝中的反对势力,使得他不得不返回故乡,在松江地区隐退生活。这段时间里,他继续沉迷于艺术创作,为后来的艺术家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人们回顾他的成就时,他们会发现,在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位普通家族成员能够达成如此高的地位,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故事。而当我们细读他的文字,即便是那些简单却蕴含深意的话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越时代边界的心灵交流,让我们更接近那个遥远年代,那个充满智慧与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