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从1298到1358三皇五帝的历史记载里他是怎么过的
郑玉:一位隐逸学者与师山书院的创办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影响了后世。郑玉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生于元朝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1358年),享年六十一岁。
郑玉字子美,是徽州歙县郑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出身。他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博通六经尤精春秋。他的教诲深受乡里欢迎,他教授了很多学生,门庭若市。学生们尊称他为师山先生,并且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就在当地建造了一座书院来供他讲授。这座书院就叫做师山书院。
然而,生活并没有让这个沉稳的人安宁。在至正十四年的某个时候,他被徵召为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但他选择辞去官职,继续以著述为生。当明军到来时,他不愿意成为俘虏,所以选择了自缢而死。
尽管如此,这个平凡但又卓越的人物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他著有《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以及对《周易》、《春秋》的注释等作品,这些作品都被收录在《四库总目》中,被后世传颂。这位不求闻达、只求真学的学者,用他的言行展示了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同郡程以文曾赞道:“制行高见道明。”这说明郑玉不仅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更是一位能够独立思考、坚持原则的人。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屈服于权力和外界压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郑玉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人物。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简单真挚的信念——只要心怀远志,不问名利,只要能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那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自己的一片净土,一份宁静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