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刚在现代社会中智取威虎山的京剧票友与剧史论研究者探讨古今文化传承
我父亲是一位在梨园界工作的行政人员,他的职业让他成长在京剧的氛围中。我早年曾向新艳秋学习京剧,但后来中断了我的学习。直到2004年,我才重新开始学习程派,并拜钟荣为师,随陈吟秋学艺,还得到了戏剧教育家李砚萍的悉心指导。在此期间,我有幸演出《窦娥冤》、《荒山泪·夜织》、《红拂传》、《梅妃》等折子戏,以及参与策划、监制了多部话剧和京剧,如《西厢记》、《长陂坡·汉律口》、《锁麟囊》等。
除了表演生涯,我还致力于撰写关于京剧历史和艺术论述的文章。我发表了《到三更真个是月明人静——随钟荣老师习演〈荒山泪〉有感》,以及对李蔷华、扬剧中的《鸿雁传书》的分析。此外,我还撰写了对徐秀芳、扬剧梅花奖得主的纪念文章,及对新艳秋先生的一次回忆文章。江苏《剧影月报》曾特邀我进行专访,并且介绍了我的艺术风格。
2011年,《扬子晚报》的B14版全版报道了一篇题为“男旦彭林刚拒绝‘伪娘’”之文,探讨了我作为一名男旦如何保持原则。而在2013年,《江南时报》的B07版也以“新艳秋陈吟秋彭林刚,三代追梦人的时光影记”为题,对我们三代人的故事进行详细介绍。
在我的表演生涯中,有许多精彩瞬间值得一提。2006年的12月23日,我参加了“江苏京剧周——程派专场”,并成功完成了《荒山泪·夜织》的表演。而2007年的2月3日,在应邀参加江苏电台节目的情况下,我参与了一场现场直播活动,以讲述名家名票故事。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活动,如纪念程砚秋大师逝世五十周年时举行的程派专场,以及与其他知名艺术家的合作演出。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文字里,都是我用尽全力去传承和推广这门古老而伟大的艺术形式——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