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老照片揭秘龙袍背后的历史神秘
导读:在我们熟知的影视剧中,皇帝们总是穿着鲜艳夺目、龙纹斑斓的龙袍出现在银幕上。然而,这种场景实际上是在误导观众。在清朝之前,这样的装扮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那些“衣冠楚楚”的皇帝们其实只穿着“寿衣”。
现今流行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让古代皇帝身穿明朝的龙袍,这实则是一种错误的历史陈述。
唐朝以前,无论是君王还是皇帝,他们对服饰颜色的规定各有千秋。西周和东周时期,《礼记月令》就详细记载了天子的着青衣。而从战国到秦汉魏晋时期,“五行”(水火木金土)终始说盛行,其中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根据五德与五色相配,用黑色作为其代表。晋代实行金德制度,以赤色为尊,所以晋代皇帝着红袍。而到了隋朝,文武两位天子都以黄袍自居,但并未禁止百姓穿同样颜色的衣服;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间,更开始禁绝百官百姓之类的衣服,只有黄袍成为专属皇帝之物。
《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指出,从唐高祖至此,由赭黄袍、中带作为常服,并且限定了其他官员服饰颜色:三品以上为紫,四品五品为朱,六品七品为绿,而八九品则为青。
从周至明,每位正式上的君主都以黑底十二纹章冕服出现,即使秦汉早期冕服全黑无纹章,也随后不断改变以显示尊重周礼。但这一点变化并不影响基本原则,即遵循周礼路线不变。
宋元明三朝都是火德时代,其中宋、明两朝尤其崇尚红色,因此他们也多用红色的常服日常生活中。此外,在画像中的许多明代遗像也是因为死后才被拍摄而成,而纯金打造成澄黄金属制成的人头冠,只在陵墓陪葬才能找到。这表明,那些只限于死者使用的人头冠,不应该在活人身上见到,但由于戏曲艺术受到清末文化断层影响,有所变异,以及现代电视剧还只是满屏寿衣罢了。
因此,由于这些误导,我们以为只有穿戴寿衣才能象征起真正意义上的神圣统治者。而实际上,只有清朝才允许穿戴黄袍作为官方装束。这一误解导致我们对于古代帝国及其仪式感知持有一系列错误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