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职一览表揭秘龙袍的独家荣耀
导读:在我们观看的影视剧中,皇帝无一例外都身着明晃晃的龙袍。然而,这在清朝之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些穿着衣服到处跑的皇帝,只不过是穿着“寿衣”而已。
现在的影视节目中,经常让以前的皇帝穿上明朝的龙袍,其实这是错误地将历史细节混为一谈。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于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有时有规定,有时则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按五行(水火木金土)与五色(黑白青赤黄)分别相配,以黑色袍服作为象征。而到了隋朝,文帝、炀帝着黄袍,但未明令禁止他人穿同样颜色的衣服。在唐高祖武德年间,不仅禁百官百姓中禁穿黄袍,更规定了其他官员服色的标准:三品以上为紫,四品五品为朱,六品七品为绿,八品九品为青。
自周至明,一直以来,都有关于冕服和冠帽的一套严格规矩。秦至西汉早期冕服全黑无纹章,而后来的朝代又喜欢根据自己的尊贵程度来改变十二纹章排列方式,以此来显示自己比前朝更尊重周礼。但总体上遵循的是不变的周礼路线。此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水德尚黑”,“火德尚赤”,“土德尚黄”,但这些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颜色,而是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深度。
唐代皇帝依旧以黑底十二纹章冕服作为正式上朝和祭祀用途,但平日也会佩戴朱红色的常服。不过,由于普通臣民也能佩戴陈明,因此初唐时代允许他们拥有这类装饰性的衣服。一旦混淆难辨,便被禁止使用。这意味着即使是在平日里,也不能随意佩戴这种容易引起误解或混淆身份标志性的装饰性物件,如朱红色等。
宋代及之后尤其是明代,则更加偏爱红色,将其置于所有颜色的顶端,并且成为最神圣、高贵的情感表达形式。在现存图像中所见到的纯金打制成的大理石般发光金冠,是死后遗留下来的陪葬用品,而不是当生活中的常见物件。
因此,当我们看到戏曲艺术因为清朝后的断层而出现了一些异化,以及现代影视剧将这些误传展示给观众,我们应该明白,那些只限死者的寿衣才是真正适合活跃场合的一种装扮。而只有清朝才能让这样的装扮成为官方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