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禁宫秘史反复苦熬二十六年后太子短暂登基仅八个月便谢世
唐朝禁宫秘史:太子二十六年苦熬,仅八个月即位遭废
在长达二十六年的太子生涯中,李诵不仅要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地位,还要准备好面对可能的长期战役。当一段时间的太子生活过去了,这些挑战似乎都能克服;但当岁月累积成几十年的等待时,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地位是否能够稳固下来,则取决于命运。历史上,有许多太子超过二十年,但最终未能成为皇帝,如南梁萧统、明朝朱标;有的因为被猜忌而遭到构陷,被杀或废如西汉刘据、唐朝李瑛、清朝胤礽。与他们相比,唐朝李诵是唯一成功超越这一考验的人,他成为历史上做太子的时间最长的皇帝。
尽管文武双全声望高昂,但李诵的太子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贞元三年(787)八月发生了郜国公主之狱,这几乎将他推向毁灭深渊。郜国公主是唐肃宗之女,她的女儿萧氏是李诵的妻子。当丈夫去世后,她仗着特殊的地位,不仅私通外臣,与宦官暗中往来,并且行巫蛊之术。德宗闻讯后怀疑李诵有所图,便开始考虑更换储君,“几废者屡矣”,幸亏老臣李泌力争,最终保住了他的位置。
在担任太子的期间,李诵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和烽火,以目睹大臣倾轧攻讦,在宫廷逐渐成熟。他在二十六年里,只有一次发表意见,即阻止德宗任用奸猾裴延龄和韦渠牟为宰相。在德宗心情好的时候,他从容论争指出这二人不可重用,最终裴、韦“二人者卒不得用”。韩愈赞他“居储位二十余年,天下阴受其赐”。
即位后虽然病体虚弱,却立即起用王伾、王叔文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改革弊政。在德宗时期宦官就以采集物品名义掠夺民财称“宫市”,地方官员进奉钱财以讨好皇帝搜刮民脂民膏,使得民怨沸腾。革新的第一步就是下令废除“宫市”,取消进奉政策杜绝内外奢侈腐朽之风,并减免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
早已认识到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祸害,当选军事将领范希朝和韩泰掌管禁军筹划夺回兵权限制宦官势力的措施遭到了反对。但当时由于中风严重,“疾久不愈”、“失音不能决事常居宫中施帘帏”,许多革新命令都是通过内侍传达,然后颁布,为权阉俱文珍提供了借口。
尽管只做过不足八个月皇帝便被迫退位,可谓悲催命运多舛,但作为一个既雄心勃勃又才华横溢的皇帝,在短暂执政期间,他贬斥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及地方进奉试图收回兵权,对唐朝影响巨大,其政绩可圈可点其胆略可歌可泣。韩愈赞他“性宽仁有断……寝疾践祚……而能传政元良克昌运祚”,总结其伟大的短暂执政生涯,用一个字概括——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