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科研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赵德刚专注于国家需求的前沿科技研究
赵德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在温州教科研网上,他以坚守传统材料氮化镓而闻名。20多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中工作,与他的同事和学生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赵德刚致力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这是信息时代的基石。他并没有追求新型材料,而是专注于那些虽然应用价值显著但研究难度巨大的传统材料——氮化镓。
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国内首支氮化镓基紫外激光器和大功率蓝光激光器。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国家需求的响应。在赵德刚看来,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
半导体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微电子和光电子。微电子涉及集成电路、晶体管,而光电子则主要指激光及其相关产品。在90年代末期,赵德刚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并开始了关于氮化镓的深入研究。他发现当时中国对于高质量氮化镓有极大的需求,但国际上却缺乏相应技术支持。
随后,赵德剛引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困难,最终成功生长出了高质量的氮化镓材料,其在室温下的电子迁移率超过1000平方厘米/伏特·秒,这在国际上是一项突破性的成果。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不断探索如何提高p型掺杂性能,最终找到了抑制碳杂质影响的一种方法,为更好的激射性能奠定了基础。
除了科学探索之外,赵德剛还非常重视培养人才。在他的指导下,一位博士生推动了二维电子气理论,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成就让他感到无比欣慰,也是对自己使命感的一种实践表达:“发展半导体必须有一批踏踏实实的研究人员沉在基层。”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对待科学问题总是从实际行动出发,不断寻求解决方案,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理论学习中,都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而这份热情,也正被下一代学者所继承,他们将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回报这个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