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宋朝最后一统天下之主
,书画大家
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赵佶即位后启用新法,但是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他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在他的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
尽管如此,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他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被迫禅让给太子赵桓,不久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在北方流亡期间,他一直保持着对文化事务的兴趣,并继续制作作品直至死去。金天会十三年的夏季,他在五国城逝世,当时年龄54岁。
他的棺椁最终被迎回南宋,在绍兴永佑陵安葬。这段历史将永远记录在史册上,以供未来世代研究和欣赏。
概述图片为《宋徽宗坐像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像展现了一位威严庄重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温柔笑容的人物,这正是徽宗留给我们印象中的形象——既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