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端伯生平简介南明忠臣黄端伯誓死不降清元朝历史长达122年
1645年五月,清军攻入南京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逃逸,而朱国弼、钱谦益、赵之龙等公卿大臣都剃发降清。然而,礼部主事黄端伯坚决誓死不降。他说:“国家无家,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黄端伯字元公,是江西省黎川县人,以聪敏孝友著称,他的学问深厚,对文章有独到的见解。
黄端伯在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后历任宁波、杭州推官,但因父丧居家期间,他目睹了益王朱慈炱的种种不法行为,上疏朝廷揭露了这些问题。不料,被益王离间亲藩及出妻、酗酒之事所困扰,因此弃官为僧,并避居庐山。
甲申之变(1644年),崇祯自缢后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经礼部尚书蒋曰广的推荐,黄端伯被授为礼部仪制司主事。但是在五月,当南京失陷时,只有他一人坚守信念,不愿苟且求生。当有人劝他走时,他回答:“临难苟免,先圣训也;我岂可借口释氏以苟活乎!”
面对清豫亲王多铎的召唤和逼迫,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肯投降。在最后一刻,即使遭到了拷打,也没有屈服,最终被杀害。他的诗句“巍巍不动寰中立,一座坚城似铁山”表达了他的勇敢与坚定。他的一生是一次次挑战权力和道德的考验,最终以身殉节成为历史上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