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在古董店的智谋较量
曹操聪明地利用了太尉这一虚位子,让袁绍感到不满。他心里暗喜,因为只要袁绍在乎这个虚位子,袁绍就会认他的领导。于是,曹操再次下诏令,将自己降为司空、车骑将军,并将大将军的职位赠给了袽绍。这看似简单的任命变动,其实是曹操在玩弄着老鼠与猫的游戏。
接下来,曹操迎奉献帝,但他本不需要劝说。谋士荀彧还是提出了几点理由:“……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些都是站在曹操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看待迎接天子的好处:一是增强个人威望和人心所向,二是通过公正统治来赢得天下的支持,这两者都建立在对人的重视之上。
迎接天子之后,到底能带来多少实际效益,对于曹操来说还很难预测,而这些软实力并非像兵马粮草那样可靠,但能够影响那些较小的势力。而要真正影响比自己更有实力的势力,如袁绍这样的强敌,那就必须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段,不会让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
由于自己的力量不足,用“迎奉”天子等于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而 袁绍一直把曹操当作小兄弟,以自居之态度看待。这种情况对于曹操而言最为忌讳。他接受召见后,无疑是在宣布不承认袁绍作为领袖的地位,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顾虑。此外,即便汉朝的皇帝如同废品一样,在以前流转于街头巷尾,只要有人稍有能力,就会争先恐后地抢购,现在即使如此,他这样轻易就能引起更有能力的人如袁绍关注,这个风险对于 曾经谨慎行事的 曾被称作“商君”的人而言,是不能忽视的事项。
因此,当得知刘备也有类似的进取精神时,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那意味着找到立足之地已成问题。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每个割据群雄都紧张守护其根据地,只等着时机改变局面。而只有确定采取攻防结合战略才能存活下来;只有确立不断进攻才能发展下去——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中唯一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人物形象——一个永远准备好的征服者。